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沙龙推荐新书之《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

[复制链接]

51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05-8-27 21:48 |只看该作者
萨特是牛人。。。
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

374

主题

0

好友

8579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5-8-28 12:43 |只看该作者
今无知音兼佳人..............

142

主题

0

好友

370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5-8-28 16:45 |只看该作者
波伏瓦的一本小说对我影响很大
<人都是要死的>
排骨我所欲也,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排骨鱼是也

142

主题

0

好友

370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5-8-29 07:47 |只看该作者
永无你有这本书么?回头借我看看
排骨我所欲也,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排骨鱼是也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5-8-29 10:28 |只看该作者
排骨,推荐的这本新书还没有,我打算将来在图书馆借来看看,到时候再转借给你读读。

呵呵,若需要其他的书,偶也没问题,尽管给我书目。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5-8-27 13: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 钱秀中著 东方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今年6月21日是萨特诞辰百周年的日子,又适逢法国文化年,但这位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深深影响了当时的中国青年一代的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百年纪念却几乎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二十多年前曾经被萨特激动的人们现在哪里去了 在做什么 年轻的一代也似乎对萨特没有了多少兴趣。因为不了解因为浅薄还是因为时代的原因呢?可怜的一点纪念来自出版界,《萨特文集》8卷本及两三种选集算是文化界所表达的一种敬仰吗?时移事易,世界似乎已经改变了很多,以人们现在的生活与阅读方式,萨特读起来似乎是累的。

  不累的读物当然也有,譬如《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作者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在这个所谓的读图时代里,以图说的方式感性地解读一代大师们的生活与思想,也许正投合了当下的风尚?当下的风尚是物质的、具像的、图形的,国家美术馆的法国印象派画展是人头攒动的,皇城艺术馆的毕加索画展是持续的,而国家博物馆里的法国时尚展更是吸引了无数人驻足流连,但在物质的、具像的、图形的后面呢?是不是还有些别的可以触动我们神经的思想的流动?《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企图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风尚后面还有灵魂的漫游。

  波伏娃与萨特的特殊关系似乎是尽人皆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曾经引发出纷纷扬扬的道德争议,而他们颇受争议的私人生活及互相映照的关系所激发出的思想碰撞大概少被国人注意,据我的阅读记忆,国内这方面的书的出版少之又少,《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算是聊胜于无的一本了。这本画传以大量照片呈现了波伏娃奇特的一生,她的成长、她的感情、她和萨特以及众多男女之间复杂的暧昧关系、她的思想、她的著作,是画传,也是评传,更是法国存在主义者们的众生相——或者可以换一个说法,这本画传也可以叫做“女士波伏娃及众生相”。一般而言,人们对波伏娃的了解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她与萨特之间奇特的“爱情契约”关系,另一个则是她做为著名的女权主义著作《第二性》的作者所传达出的女权思想家形象。然而,少有人知道这后面的生活和它的隐秘关系,《波伏娃画传》则提供了对这种生活与思想的深刻解读。

  相似的生活会在不同年代会被不同空间的人们重复地经验着,我不知道在当下的中国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正在经验着波伏娃与萨特们曾经的生活,但我确切地知道这本《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可以映照出我们当下生活中某些实质性的变化,而我也读到了这变化中灵魂的差异与精神的高下,影响了半个世纪的思想家们的私人生活对我们也并非时过境迁并非全无意义。一个女人的一生,一个生活方式情感方式都堪称奇特的女人的一生,一个与上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相伴相携的女人的一生,一个被称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人”的一生,以画传的形式经由阅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被触动的并非只是风尚与历史,也许还有我们内心的秘密、我们的欲望、我们的生活现实与精神现实。

  曾有人感叹“萨特百年纪念图书成了阳春白雪”,那意思是这些书与普通读者无缘,它们太高深莫测只有少数学者们才可以亲近,但这本《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却是通俗的,甚至可以说是下里巴人式的读物。亲近思想家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读画传是更感性的,但也未必就不是一种接近本质的方式。

转自光明书评,中华读书报

xin_100802241535421492414.jpg (24 KB, 下载次数: 21)

xin_10080224153542149241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5-4 21:25 , Processed in 0.0483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