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裔学生学业成功背后的代价

[复制链接]

794

主题

0

好友

4084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4 09: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我在教育报发表的“虎妈战歌”评论。感谢教育报邀请我写这篇文章,也允许我把内容放在博客跟大家分享,也希望经过这片文章,为孩子们讲几句话。




心理学家认为,感觉自己可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对于毫无经验的儿童而言,那种看重表现的、有条件的爱,不但毒害他们的心灵,还不断吸吮他们生命的活力。佚名/摄


【 中国有句俗话,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中国传统有“爱子,教之以义方”,西方主张脱开母亲的扶助,孩子才会真正学会走路。近日,随着“虎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在美国出版,她的中国式教育以其“强度”和“成就度”引发中西方世界的关注,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究竟什么是“成功”?学业和职业成功是否就能带来人生的幸福?亚裔学生童年时代的高付出会对他们的未来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希望我们在对话和碰撞中,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美】蒋佩蓉/文 杜冰/译  

  心理学研究中曾发现一个现象:酗酒者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和酗酒者结婚;父母离异的孩子,成人后的婚姻也容易破裂;受父母虐待的孩子,日后也会有虐待行为。

  
  表面看来,谁不想培养出一个14岁就能实现母亲的梦想——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孩子?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这是谁的梦想?这又是谁的人生?


  我们做父母的都曾有过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结果如何,机会只有一次,而我们已经用掉了那次机会。而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他们是如此弱小,又是如此地信任我们,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意和耐心教会他们了解自己的梦想何在。


  心理学家认为,感觉自己可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对于毫无经验的儿童而言,那种看重表现的、有条件的爱,不但毒害他们的心灵,还不断吸吮他们生命的活力。那些个性强的孩子会极力反抗,而那些天性顺从的孩子只得按下心中的不快,去满足父母和他人的期望,实现他人代为设计的人生。于是,他们变得郁郁寡欢或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意义,他们永远都会感到自己做得不够完美。


  这种失落感或空虚感在梅德林·莱文博士(Madeline Levine)的作品《特权的代价》(The Price of Privilege)中有细致描绘。作者是一位出色的临床心理学家,在过去25年里一直在帮助那些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克里斯蒂娜·卢(Christine Lu)对这种失落感也作过令人心碎的叙述。尽管如此,更多的人却是默默的忍受者,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那样做就好像是触犯了天条,冒犯了自己的父母,背叛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这些人外表看来是如此的成功,而内心深处却可能早已心灰意冷,抑郁和自杀的念头常常折磨着他们。


  许多研究显示,尽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学业成绩,亚裔美国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却表现糟糕,父母对学业成绩的过分关注会造成年轻人的抑郁和焦虑。


  基于对成功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有些人会认为获得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学位、赢得高收入或者显赫的身份就是成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获得个人的幸福感、满足感、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精神健康、社会关系良好才算作成功。


  然而,很多研究显示,儿童不经过交友、一块儿玩耍等社会化过程,将来很可能产生临床上的焦虑情绪。通过玩耍,儿童开始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人际间的差异等问题。


  苏珊·宋是“亚裔美国人社会参与促进会”(Asian American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的医学主任和青少年心理医师,她分别就读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以及加州大学儿童心理创伤研究所。她指出,尽管“虎妈”的观念——通过在某些事情上的卓越表现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正确的,然而通过情感虐待和刻薄的言语方法,只能背离她的初衷。一个在经常受到情感伤害的环境里长大的儿童,成人后很可能会出现人格障碍。据苏珊·宋透露,她在诊所里曾接待过许多的亚裔青少年,其中一些孩子在学业上非常出色,却存在着自杀倾向。一些研究显示,许多亚裔青少年都特别容易受到抑郁症的青睐,他们成绩优秀,还不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后班,但在发展自我认知和自尊时常常陷入困境。在考虑可能的结果时,他们思路僵化——要么成为一个哈佛打造的律师,要么失败落魄地奔赴“黄泉”。更成问题的是,他们往往病态地抵制外人(非家庭成员)给予的帮助,他们的父母不让孩子去看专业的心理医师,想将所有的问题都保持在家庭范围内。


  许多研究显示,尽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学业成绩,亚裔美国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却表现糟糕。父母对学业成绩的过分关注会造成年轻人的抑郁和焦虑,父母对情绪健康的漠不关心,也显著地与抑郁相关联。这里再提供一些亚裔美国人的自杀数据:


  15岁—24岁的亚裔美国妇女是所有种族中自杀率最高的;


  据报道,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美国康奈尔大学共有21个学生自杀,其中亚裔美国学生13人,其比例高达61.9%。


  1964年至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亚裔比例较高的大学,其本科生的自杀人数是同期美国校园平均自杀人数的3倍,其比例是每10万人21.2人对每10万人7.5人,此期间美国的平均自杀比例是每10万人11.7人。


  苏珊·宋指出,许多人认为亚洲人是安静而努力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心理疾患。大量的青年人承受着严重的抑郁和自杀念头的折磨,他们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没有能力处理好生活的压力、现实问题或者人际关系,而这些都直接与他们的父母以学业成功作为爱的前提条件有关。父母只有帮助孩子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他们建立起坚韧的品格,并以此作为追求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人生与事业都获得成功的成年人,而这一切其实与人种无关。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过程去寻找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渴望与动机,并把这些内化为人格的力量。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必须的,而“虎妈”恰于此处抄了近道。


  2011年1月20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安妮·墨菲·保罗(Annie Murphy Paul)的文章,她引用了《一个软骨头民族》(A Nation Of Wimps)一书中的观点,以支持“虎妈”的育儿方式。她认为,这种教养方式有助于增进孩子的自我掌控的体验,从而培养自信、乐观、果断等健康的心理感觉。可是,书中所说的“自我掌控的体验”与“虎妈”所倡导的方法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自我掌控的体验应该源于孩子自己,而非他们的父母。当丝毫不给孩子空间进行选择练习时,孩子不可能体验到自我掌控。孩子应该学会自己进行选择,无论他们是选择克服心中的恐惧迎接挑战,还是选择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只有这些选择是他们自己作出的,才能真正产生自信和掌控的感觉。当他们只会俯首帖耳、听命他人时,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无望和失落。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过程去寻找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渴望与动机,并把这些内化为人格的力量。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必须的,而“虎妈”恰于此处抄了近道。


  梅德林·莱文曾在其令人信服的作品《特权的代价》一书中,讨论了自我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自我对于一个成人健康发展是如此的重要。她在书中指出:


  孩子需要不断地变得独立,有能力调动自己内在的力量作为前进的动力。发育良好的自我感觉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因为在难以避免的缺乏外界支持时,自我感觉不仅是心灵舒适的港湾,而且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内在罗盘。生活从不完美,但一种健康良好的自我感觉可以让生活变得有趣、美满和可以管理。在鼓励孩子完成从依赖成人到依靠自己的转变时,如果家长态度犹豫,孩子的自我发育往往会陷入困境。干预自我感觉的发育过程是危险的,父母对学业成绩的过分追求,会挤压孩子内心对寻求自我管理的努力。当所有的成年人都逼迫孩子成为一个擅于社交、精于竞争、注重表现的完美“自我”时,孩子很难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感的自我。这种逼迫可能会鞭策一些孩子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令大多数孩子依赖成性、情绪压抑、感到自己是残缺不全的。


  梅德林·莱文强调指出,父母常常逼迫孩子表现卓越,但他们却恰恰忽视了培养杰出孩子的过程。“杰出”并不等同于学业成绩、奖杯、地位或者他人的认同,尽管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它们本身与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没有关系。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看,杰出的孩子是那些自信、博爱、正直以及富于创造性的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健康的自我感觉,意味着我们愿意透过表面现象,而用多种尺度来评价孩子是否取得了进步——他们是否感到有力量?他们是否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他们能否与他人建立持久、深挚的友谊?他们是否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们是否珍惜和接纳自己?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照顾自己?这些至关重要的品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梅德林·莱文指出,“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的成长相当重要。自我效能感不同于自尊,是指相信自己能够对周边的世界产生影响。当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很高时,他会发现很容易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产生一种个人的控制感。孩子越多地感到可以有效地实施控制,他便越能有效率地采取行动,而父母的焦虑心情、过分保护、过分关心、过分干预都会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和自治能力的丧失。


  自我效能感在孩子青春期时变得极其重要,因为这时的孩子开始面对许多成年人的问题,比如:友谊、恋爱、志趣、独立。青春期少年日益需要在健康的或者有害的行为活动中作出选择,能否成功地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时所养成的坚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些感到无法拥有自己生活的孩子,那些情感、思想和行动过多地受到外界干预的孩子,他们都容易受到他人的操控。


  专制的父母容易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他们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下级,父母发号施令,孩子遵命照办,如此而已。这种方法通常在孩子青春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孩子要么激烈地反抗,要么导致心理崩溃。这样的孩子通常是缺乏自尊感和社交技巧,并且患抑郁症的风险很高。


  对于每一个中国式家教法所创造的奇迹,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后续章节的展开,作者在谈论她的方法是如何成功的,而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成功能持续多久


  克里斯蒂娜·卢对于“虎妈”蔡美儿中国式育儿方式的评价,得到了最为热烈的回应,她的故事为那些用专制方式育儿的父母敲响了警钟。她曾通过网络留言这样叙述:


  我曾嫉妒地宣称,我的大姐“令所有亚裔父母的春梦成真”(请原谅我的粗俗,因为它真的道出了我对大姐曾怀有的愤恨)。她一直成绩优异,五年级时还跳了级。她的SAT考了满分,又是校游泳队的主力,并能弹一手好钢琴,还是学生干部,于是便被哈佛大学提早录取(各高校为了争取最优秀的学生们而比其他申请者更提早录取的一个过程)。在重返哈佛读MBA之前,她在波士顿顾问集团获得了一个驻香港的职位。她拿着6位数的薪金,同一个博士谈婚论嫁,置办了家产,结了婚……


  婚后一个月,她自杀了,年仅30岁。暗中忍受了两年抑郁症的折磨后,她给汽车排气口接上塑料管,塞进了车窗,她坐了下来,致命的一氧化碳在车库里弥漫,那是她在旧金山的新家,她死在了那里。下班回家的丈夫发现了她,仪表盘上贴着一张便笺,上面是她的遗言,她道了歉,并说爱每一个人。


  对于每一个中国式家教法所创造的奇迹,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后续章节的展开,作者在谈论她的方法是如何成功,而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成功能持续多久。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它将要长成一棵什么样的树,我们有时并不知道。目前我们教育的风气是,只允许果园里面长苹果树,而且要求园丁们(教师和父母)要挑选最高的苹果树,然后淘汰所有不够高的树苗,狠心地把它们砍掉了。最后,大家又开始抱怨:为什么果园里长不出其他水果?


  一粒种子是有无限潜能的,但是它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阳光、水,还有用心的耕耘和施肥。如果土壤太刚硬,压力太大,园丁再怎么期待也难以让种子发芽结果。目前我们的大环境是“有毒”的,因为它是一个高压力、低肯定、高批评的环境,是高紧张和高恐惧的环境。作为园丁,教育者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为这种风气“解毒”,保护好种子,为它保留一块足够营养的小天地。


  (本文作者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首席面试官,曾著有《下一代的竞争力——全球化时代孩子应具备什么素质》一书)

64

主题

0

好友

2549

积分

邻居商家

2#
发表于 2011-3-14 11:42 |只看该作者
究竟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教育问题真是令人头痛
幸福啊
Nicebaby童装店
电话:15810363313
        13911856166

我的淘宝:http://shop59664638.taobao.com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3-14 12:55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在教育报发表的“虎妈战歌”评论。感谢教育报邀请我写这篇文章,也允许我把内容放在博客跟大家分享,也希望经过这片文章,为孩子们讲几句话。




心理学家认为,感觉自己可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对于毫无 ...
wszx1990 发表于 2011-3-14 09:57

感觉自己可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
杰出的孩子是那些自信、博爱、正直以及富于创造性的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健康的自我感觉,意味着我们愿意透过表面现象,而用多种尺度来评价孩子是否取得了进步——他们是否感到有力量?他们是否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他们能否与他人建立持久、深挚的友谊?他们是否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们是否珍惜和接纳自己?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照顾自己?这些至关重要的品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
谢谢分享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1-3-14 12:59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它将要长成一棵什么样的树,我们有时并不知道。目前我们教育的风气是,只允许果园里面长苹果树,而且要求园丁们(教师和父母)要挑选最高的苹果树,然后淘汰所有不够高的树苗,狠心地把它们砍掉了。最后,大家又开始抱怨:为什么果园里长不出其他水果?

  一粒种子是有无限潜能的,但是它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阳光、水,还有用心的耕耘和施肥。如果土壤太刚硬,压力太大,园丁再怎么期待也难以让种子发芽结果。目前我们的大环境是“有毒”的,因为它是一个高压力、低肯定、高批评的环境,是高紧张和高恐惧的环境。作为园丁,教育者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为这种风气“解毒”,保护好种子,为它保留一块足够营养的小天地。


如果认同以上,那作为妈妈,就首先要求自己去做

1

主题

0

好友

8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5#
发表于 2011-3-14 14:02 |只看该作者
家长真到了该反思和清醒的时候了。

17

主题

0

好友

2403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1-3-14 16:31 |只看该作者
一粒种子是有无限潜能的,但是它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阳光、水,还有用心的耕耘和施肥。如果土壤太刚硬,压力太大,园丁再怎么期待也难以让种子发芽结果。目前我们的大环境是“有毒”的,因为它是一个高压力、低肯定、高批评的环境,是高紧张和高恐惧的环境。作为园丁,教育者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为这种风气“解毒”,保护好种子,为它保留一块足够营养的小天地。

家长保护孩子,为孩子解毒的结果就是家长承受压力和批评。当学校、老师高喊精英教育的时候,你还能信奉快乐教育吗?一个家长的力量太薄弱了

96

主题

0

好友

5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7#
发表于 2011-3-14 19:14 |只看该作者
家长真到了该反思和清醒的时候了。
雨楼听风 发表于 2011-3-14 14:02

好像是社会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再什么都只搞表面文章,毁掉的东西就太多了。
无心快语可能引发争执,无情之词可能折损生命,适时温语可能消弭压力,而关爱之声可能治愈心灵。

22

主题

0

好友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1-3-15 12:07 |只看该作者
1# wszx1990

关于“虎妈战歌”,

首先,我感觉她的这种教养模式和信念,并不是中国或是亚裔父母的代表,从她的书评以及网上留言都说明了这一点。只能说这是一种,在美国的,亚裔移民的家庭背景下,源于她的家族传统下的,一种方式。大部分海外和国内父母,不太可能是这样的。虎妈是华裔,但她没有任何中国的成长经历,不了解现在的中国是在什么样的教育渐变中,尽管她认为自己的教养方式是中国式的。现在的中国妈妈早就不满传统教育的弊端而身体力行,在大部分中国妈妈的眼里,虎妈实在是太过了点。

尽管中国妈妈并不认为虎妈是个好代表,但在美国的大环境下,她的个体努力容易获得“成功”(大家明白的意思)。太宽松的环境容易散漫,虎妈要用严格,律己,意志,督促训导孩子,也许她是有道理的,也许她矫枉过正,也许她的成果只是个案。

但是美国人很震惊啊,哪怕他们不能接受。不知虎妈想不想语惊四座成为焦点人物。

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确实是大部分亚裔父母更能付出,更有牺牲精神。我们能培养天才工程师,天才创意和构架师呢?

17

主题

0

好友

2403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1-3-15 14:55 |只看该作者
据说虎妈的老公更有成就,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这恰恰是她外国婆婆自由教育的结果,而虎妈自己却是她推崇的教育模式的牺牲品。

176

主题

0

好友

89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11-3-15 17:27 |只看该作者
教育心理学课上学到了 无条件的爱(无条件 不是 无原则) 的理论。这个理论强调健全积极的人格基于周围关键人物(主要是父母等),给予的 无条件的爱。如果这种爱是功利的,孩子一定能感觉到。如果这种爱是功利的,即使父母是做出了极大付出和牺牲的,也会在孩子心里打折扣。

我一直很反感养儿防老这种说法,虽然这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中国现实有密切的关系。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并给他们无条件的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孝顺吗,而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其实很简单,如果有个人跟你交往目的性极强,你会怎么看,这根本就是生意,而不是纯粹的友谊。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跟你有相同的价值观,欣赏你的人品和才华,才主动跟你交往,你们才有可能成为知己。

也许我有些理想主义,不过我相信过于功利的关系,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挺悲哀的。
一个个体用行动表现出他的良知,然后唤醒了集体的良心;没什么比这更强有力了。
——Norman Cousins

176

主题

0

好友

89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11#
发表于 2011-3-15 17:36 |只看该作者
根据教育心理学:建议多鼓励正向的行为,而不是多惩戒负面的行为,其实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方式很重要,会影响结果。

如果孩子犯了错,必须要惩戒的话,要把问题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错,有什么危害等等,而且要在犯错后马上纠正。

其实这个跟管理有相通之处。还是比较喜欢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人性化不是不讲原则,而是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教育孩子也有相同之处。
一个个体用行动表现出他的良知,然后唤醒了集体的良心;没什么比这更强有力了。
——Norman Cousins

20

主题

0

好友

1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12#
发表于 2011-3-24 10:25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刚跟孩子吵完架..然后一晚失眠感觉教育孩子的方式特暴力..根本不顾孩子的自尊..孩子刚7岁应该是叛逆期但我特没耐心..每每吵完就后悔但气头上又不管不顾的孩子现在脾气也特暴...唉..为培养孩子我愿意付出..但有时候也特惘然如果培养孩子情感为主智商为辅的话相信家长和孩子都会轻松好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4-23 22:08 , Processed in 0.0482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