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三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5月随同熊团长六人探秘黔东南抛砖于此等熊之玉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0

好友

658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41#
发表于 2009-6-2 23:30 |只看该作者
答案在本帖里找。。。

165

主题

0

好友

231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42#
发表于 2009-6-3 00:58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3#
发表于 2009-6-3 08:52 |只看该作者
到了隆里
现在城里找住宿的地方
随便走走就发现走完啦

陈总说,这这这10分钟就能走一圈
这一下午得走多少圈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4#
发表于 2009-6-3 08:55 |只看该作者
最后我们选择了城门口的古城酒店入住

外面看还是很唬人的

只是热水不好 基本是凉水

nEO_IMG_11-090527隆里-120.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121.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5#
发表于 2009-6-3 08:57 |只看该作者
清阳门是对着公路的门 是收门票的门 是隆里最雄伟的门


nEO_IMG_11-090527隆里-001.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6#
发表于 2009-6-3 08:58 |只看该作者
门洞圈出一副别于苗侗寨子的风情画面


nEO_IMG_11-090527隆里-012.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7#
发表于 2009-6-3 09:00 |只看该作者
看了几日的苗侗大寨
进入隆里城门
眼前这个调调还是很让人欣喜的

nEO_IMG_11-090527隆里-002.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8#
发表于 2009-6-3 09:00 |只看该作者
回望清阳门 熊大步流星 飞掠过镜头

nEO_IMG_11-090527隆里-003.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9#
发表于 2009-6-3 09:12 |只看该作者
隆里满大街都是 大门的门楣上都是苏湖第、关西第、济阳第、陇西第、重华第、五柳堂

开始我们不明所以还说,咋一个苏湖第又一个苏湖第,苏湖第最多

后来明白了,这是自家郡望。

隆里最富特色的便是每户门楣上都会挂有自家郡望或家风的匾额以彰显门第,苏湖第、关西第、济阳第、陇西第、重华第、五柳堂等,成为隆里的一处颇具人文气息的景观。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0#
发表于 2009-6-3 09:14 |只看该作者
zt
隆里古城周围有着宽阔的“坝子”,肥美的稻田,而她孤艳;坚实的城墙更是给她穿上了似与世隔绝的外衣,而她孤傲。可是坚强的外壳下面,我似乎看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无奈,是历史造成的无奈吧。

古城形成于明初期,成为屯军之地并设置了隆里守御千户所,隶属于湖广都司五开卫(今黎平)。公元1465年,重修城墙,设四道城门,护城河等防御设施。其作为黔东南边防重镇的军事防御地位一直延续到清末,可以说是与周边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纠葛,也造就了属于隆里自己的“隆里性格”。

隆里古城布局工整规矩,成中轴对称,四大城门分别东为“青阳门”、南为“正阳门”、西为“迎恩门”、北为“安定门”,其中东门城楼高耸最为壮观,而北门则设而不开。东、西、南三门设有瓮城,称“勒马回头”,如今城里居民多聚集在城门楼下聊天,十分惬意。

城内以东西大街为中轴线,大街旁生巷道分割成各个区域,其中散布各姓氏的宅院,俗称“三街六巷九院子”。三街为东西大街及南门大街;六巷为所厅街、江家巷、王家巷、张所街、木马街、桂花街;九院子主要为城内几大姓氏的宅第,姚家院子、陆家院子、苏家院子、金、银院子、钱家院子、铁家院子、陆家院子、鲍家院子。虽说如此,城内却是街巷交错,要找全几大院子并非易事。城内随处可见便于生活、防御的设施,据说城内72姓便有72井,如今可见到的古井大致有13口。

沿东西大街县政府的龙标书院建于清雍正年间,如今成为隆里小学。书院门前三级台阶,有“连中三元”之寓意,书院墙门以及古泮池保存的较好。城内传统民居多为木构建筑,采用穿斗结构,屋檐双重向外挑出,活泼灵动。外围砖、泥墙作为山墙,有的人家木雕的门窗,古朴典雅。隆里最富特色的便是每户门楣上都会挂有自家郡望或家风的匾额以彰显门第,苏湖第、关西第、济阳第、陇西第、重华第、五柳堂等,成为隆里的一处颇具人文气息的景观。隆里古城保留了大量的汉族传统文化,目前城内尚有保存完好的祠堂,靠近东西大街的陈氏祠堂,位于王家巷的西王、所王祠堂,江氏及龙王祠堂位于南门上小街。祠堂为木构穿斗式,有牌楼式的山墙,庄重甚至会令人肃然起敬。如今这里已不仅仅是祭拜祖先之处,更是讲述家族历史的圣地,我们已经很难追溯迁居到这里的人们的故地了。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1#
发表于 2009-6-3 09:16 |只看该作者
zt
隆里八景



隆里古城周边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古城融为一体,朝阳中透着露水味道的隆里,夕阳里一抹云朵下隆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早就听过“隆里八景”:文笔流云、五骢春晓、禹门残雪、凌云飞瀑、龙溪夜月、金星夕照、龙潭虹影、螺岫松涛,四时四季各有韵味,我一一寻去。

古城东南方向的文笔山高耸,五马坡五山连绵犹如五马奔腾,蔚为壮观,不仅景色秀美,更是当地保证文运昌盛,子孙繁衍生息的风水之地。五马坡后的高山沟谷、林海形成了“禹门残雪”“凌云飞瀑”二景,山中生长大量的杉树、枫树,夏季林荫茂密,秋季更是遍山红艳。龙溪河环城而过,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隆里一代代子孙,如今仍有很多孩子在水中嬉戏。习惯早起的我总会在清晨到河边散步,闻着经过露水滋润的稻子散发的香气,倾听着清晨的宁静,龙溪河蜿蜒而去。夜深人静时,我才体会到何为“龙溪夜月”,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感受到为什么隆里的人们会有如此的赤子之心。此时,我只愿享受这只属于夜光下的宁静。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2#
发表于 2009-6-3 09:16 |只看该作者
zt
隆里八景



隆里古城周边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古城融为一体,朝阳中透着露水味道的隆里,夕阳里一抹云朵下隆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早就听过“隆里八景”:文笔流云、五骢春晓、禹门残雪、凌云飞瀑、龙溪夜月、金星夕照、龙潭虹影、螺岫松涛,四时四季各有韵味,我一一寻去。

古城东南方向的文笔山高耸,五马坡五山连绵犹如五马奔腾,蔚为壮观,不仅景色秀美,更是当地保证文运昌盛,子孙繁衍生息的风水之地。五马坡后的高山沟谷、林海形成了“禹门残雪”“凌云飞瀑”二景,山中生长大量的杉树、枫树,夏季林荫茂密,秋季更是遍山红艳。龙溪河环城而过,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隆里一代代子孙,如今仍有很多孩子在水中嬉戏。习惯早起的我总会在清晨到河边散步,闻着经过露水滋润的稻子散发的香气,倾听着清晨的宁静,龙溪河蜿蜒而去。夜深人静时,我才体会到何为“龙溪夜月”,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感受到为什么隆里的人们会有如此的赤子之心。此时,我只愿享受这只属于夜光下的宁静。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3#
发表于 2009-6-3 09:18 |只看该作者
nEO_IMG_11-090527隆里-004.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006.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007.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021.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026.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081.jpg
nEO_IMG_11-090527隆里-082.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4#
发表于 2009-6-3 09:21 |只看该作者
龙标书院--一院四状元

隆里自古人才辈出。据清《开泰县志》载,位于隆里城中观音堂的龙标书院创建自唐王昌龄公。一座龙标书院,使隆里人文蔚起,风开百代。明代以来,黎平府第一个考中举人的便是隆里所的王大臣,以后又有8人考中举人,清代还有江有本、王之干考中进士。任知府、知县者有50余人。


nEO_IMG_11-090527隆里-104.jpg
我是害虫:)

48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5#
发表于 2009-6-3 09:23 |只看该作者
只有部分城墙修复

nEO_IMG_11-090527隆里-014.jpg
我是害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7-6 03:51 , Processed in 0.0515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