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城

标题: 圣经杂谈(90楼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17 13:12
标题: 圣经杂谈(90楼更新)
本帖最后由 排骨鱼 于 2009-4-28 10:02 编辑

近日研究写作之余,闲读圣经,随便写几句心得,供大家讨论:


基督教和佛教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佛教则没有涉及创世说。
因而,基督教认为人应该遵守上帝的律法,履行与上帝的约定;佛教则没有预设一种行为规范。
因而,基督教认为人是堕落的,亚伯拉罕的子孙虽蒙上帝的无数次恩惠、目睹上帝的无数次神迹,却仍然不断地偏离上帝的教导,行上帝认为恶之事;佛教则认为人是苦的,遭受六道轮回之苦。
因而,基督教声称人的救赎是外在的,基于对主的信仰和对自身的鄙弃;佛教则认为万物皆有佛性,救赎来自自身的修行。
基督教认为人毫无价值,只是上帝用泥土所造,终将回归泥土,而其余众生就是上帝造来供养人类的。人类为了信仰可以杀死人以及任何生物,以实行上帝的意愿;佛教则认为众生平等,佛性既在蛆虫中,亦在粪土中,只要发掘出自身的佛性,都可成正果。因而,不可杀生。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人类不可冒犯的主宰,他会化身来引导人类,却永远不会跟人类平起平坐。佛则是如来:如者,真性也;来者,归来也。“如”既是一个实体——佛祖释加牟尼,也是一个虚体——众生自我的本性。所谓如来者,既指佛祖会回到凡间引渡修行者,亦指修行会使人的真性回归,自成正果。
基督教认为上帝会不断地考验人类,《旧约•约伯记》中上帝对约伯的残酷考验便是如此:约伯没有做出任何忤逆上帝教诲的事情,上帝仅仅是为了向撒旦证明,便降诸种灾难于他。同时却不允许人们考验上帝:《新约•马太福音•四章》中,魔鬼将耶稣带进圣城耶路撒冷,让他站在圣殿的顶上,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跳下去吧!圣经上不是记着,‘上帝会差派天使用手托住你,不让你摔倒在地上’吗?”耶稣的反驳是:“圣经上也说:‘不可试探你的上帝。”创世说便一定会带来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以及只可信仰、不可试探、不可证伪的原则。佛教虽然也有对修行者的考验(如蜘蛛的公案),但佛并不是以创造者的姿态凌驾于人类之上(也许是因为释迦牟尼本来就是凡人悉达多王子),《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我灭度者。”因而,佛教对修行者的要求更为慈悲,故有:“一念善即彼岸”、“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之说。既然佛性即是自身真性,便不存在可否试探的问题:修行者只需要不断内省,驱除恶念,保存善心,便可不断地发现更多更深的真性,若没有看到佛性则是智慧尚不够,或是修行心不诚。原因便是“金刚波若波罗蜜”:此梵语也,译为唐言则是“用精金般锋利不坏的智慧来使人达到彼岸”。说到底,佛教重视的不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而是一个智慧的问题、慧根的问题、修行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排骨鱼 于 2008-1-24 15:48 编辑 ]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17 13:13
王的产生与民主制度
《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上•八章》,撒母耳年老之后,以色列各族领袖请求撒母耳为以色列人立一个王。撒母耳转述了上帝的话:“如果你们坚持要一个王,他必定会征用你们的儿子,要他们跑在他的战车前面,有些要奉命带领军队上战场,其他的要做奴隶或苦工,他们要被迫在王的田里做耕种和收割的工作。这一切都是没有酬劳的;他们还要替他制造武器和战车上的装备。他会把你们的女儿带走,要她们替他煮食、烤饼和造香膏。他会夺去们们最好的田、葡萄园和橄榄园,转送给自己的朋友。他会拿走你们所有收成的十分一,把这些东西派给自己的亲信。他会夺去你们的奴隶和最优秀的青年。又会征用你们的牲畜为他效劳。他会拿去你们所有牲畜的十分一;你们必定要作他的奴隶。将来你们必定会因为饱受你们现在所求取的王的折磨而辛酸流泪;但那时候,主却不会帮助你们了。”
但是那些人却不愿意听从撒母耳的忠告。他们说:“就是这样,我们仍然想要一个王,因为我们要象我们周围的国家一样,有王来统治和带领我们作战。”
于是,以色列人有了王。

这里体现了西方文化传统中对王权的不信任。王不是善的化身,而是必要的恶。再深挖一步,则这种恶归根结底是人性恶的体现。人类脱离了上帝所指明的道路,违背了上帝的律法,便将自己置于永远的危险之中。此时的人类便进入了亚历山大•温特所说的“霍布斯法则”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丛林法则,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终于某一天,为了全体的生存,为了使生活的无常变得更可预期,为了使每一次交易不必都付出巨大的成本,为了秩序,人们出售了自己的主权,与王签订了一种社会契约,用做奴隶换来和平和安宁。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用这种方式来叙述人类政治的历史,例如让•雅克•卢梭。其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要求对公权力的制约。既然王或政府的主权来自社会契约,即来自个人的让渡,那么这种权力就不是无限的。于是,对公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就成了西方政治学讨论的一个主要命题,它也是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伦理基础。

[ 本帖最后由 排骨鱼 于 2008-1-24 15:49 编辑 ]
作者: 莲步青云    时间: 2008-1-17 18:47
前段时间正在重新阅读圣经英文版。试图去理解。但是仍然不足已弥补希伯来文的原味。

排骨哥哥开了个很好的头。密切关注...
作者: haha168    时间: 2008-1-18 11:54
标题: 刨去圣经那些扯淡的宗教传说,它的真正作用是。
圣经或者基督教的真正作用是:教会并命令它的信徒如何进行内部团结,如何进行对外扩张,以及必要的时候如何甩掉那些该甩掉的内部成员。

而中国的传统宗教(除了道教)说的都是教你如何为皇帝做一个出色的管家,为他保护王权,至于内部融洽度与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是他们的主要兴趣。

过去的几千年内,这两种思想已经深深的扎入东西方人的骨子里面,融入他们的每一个细胞。

基督教让西方国家以及他的人民更懂得如何作为一个有秩序的,战斗力高度集中的团体出现在竞争对手面前,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或者为自己谋取利益。

而东方的宗教则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维护和巴结财富的统治阶级,在伺候好他们之后争取能分一杯羹,混个温饱。

这就是为什么200年前东西方大碰撞后东方大国无不败北的原因,西方拥有强大的团体实力,东方拥有一群只知道顺从的愚民。日本是个例外,正如他们的文字是半象形半拼音,在某些地方,他们吸取了西方的优点。可能因为这个岛国不象中国印度幅员辽阔可以找个地方躲起来阿Q,所以他们醒的比较早,否则早就没了。

中国人用了几千年将不适合国际斗争的思想文化扎入自身的每一个细胞,要想改过来最快也得几百年。好比让奴隶明白他们不是天生的奴隶一样需要有个经过。

[ 本帖最后由 haha168 于 2008-1-18 12:04 编辑 ]
作者: 散仙儿    时间: 2008-1-19 08:51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18 11:54 发表
圣经或者基督教的真正作用是:教会并命令它的信徒如何进行内部团结,如何进行对外扩张,以及必要的时候如何甩掉那些该甩掉的内部成员。

而中国的传统宗教(除了道教)说的都是教你如何为皇帝做一个出色的管家,为 ...





[ 本帖最后由 散仙儿 于 2008-1-19 18:20 编辑 ]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19 13:18
原帖由 散仙儿 于 2008-1-19 08:51 发表



扯淡!!!

建议春意姐姐最好能修改一下措辞,如果不同意对方观点,要有理有据地表达,呵呵。
作者: 散仙儿    时间: 2008-1-19 18:29
原帖由 永无止境 于 2008-1-19 13:18 发表

建议春意姐姐最好能修改一下措辞,如果不同意对方观点,要有理有据地表达,呵呵。



接受建议!

与不能言者言,为失言;与能言者不言,则失人,智者不失言也不失人!
作者: 我是alice    时间: 2008-1-20 15:06
在东方文化下成长,非常容易接受佛经的理论,看圣经里的故事总觉得很怪,不容易理解他们的逻辑

不明白的是:基督教把人都当作上帝的奴仆,那应该非常顺从,可为什么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更个性一些?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1 18:42
原帖由 小永表妹 于 2008-1-17 18:47 发表
前段时间正在重新阅读圣经英文版。试图去理解。但是仍然不足已弥补希伯来文的原味。

排骨哥哥开了个很好的头。密切关注...


《圣经》与任何一部古代作品一样,对它的理解和诠释都不能抛开它当时所处的历史语境。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1 18:46
原帖由 我是alice 于 2008-1-20 15:06 发表
在东方文化下成长,非常容易接受佛经的理论,看圣经里的故事总觉得很怪,不容易理解他们的逻辑

不明白的是:基督教把人都当作上帝的奴仆,那应该非常顺从,可为什么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更个性一些?


决定西方人个性的,不只有基督教一个因素。

铸就西方文明因素的,可以总结有如下精神:

希腊精神,罗马精神,基督教精神,和日耳曼精神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1 18:49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18 11:54 发表
圣经或者基督教的真正作用是:教会并命令它的信徒如何进行内部团结,如何进行对外扩张,以及必要的时候如何甩掉那些该甩掉的内部成员。

而中国的传统宗教(除了道教)说的都是教你如何为皇帝做一个出色的管家,为 ...


宗教信仰,源自人类的终极精神需要。所以,信仰不能混淆于政治观念。

尽管历史上有无数例子表明,宗教被政治利用,甚至成为政治的傀儡,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宗教信仰同样可以从人的幸福出发而利用政治力量。
作者: 我是alice    时间: 2008-1-21 22:51
原帖由 永无止境 于 2008-1-21 18:49 发表


宗教信仰同样可以从人的幸福出发而利用政治力量。


我觉得宗教在创立之初普遍是从人的幸福出发的,刚巧昨天看电视:默罕默德利用他所创立的宗教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从而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似乎把人们从内战中解放出来了,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1 23:04
原帖由 我是alice 于 2008-1-21 22:51 发表


我觉得宗教在创立之初普遍是从人的幸福出发的,刚巧昨天看电视:默罕默德利用他所创立的宗教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从而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似乎把人们从内战中解放出来了,

是啊,我也刚好看到这期的《世界历史》。

其实历史上宗教势力利用政治力量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罗马帝国后期,日耳曼人入侵,战乱动荡中,正是天主教会利用日耳曼人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使得大批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起到社会稳定的作用。

同时基督教早期的拉丁教父们,保护并传承了罗马帝国的古典文化,使得西欧文明没有因战乱动荡和帝国崩溃而出现文化断裂,回归野蛮的局面。
作者: haha168    时间: 2008-1-22 10:36
标题: 这就要回头看一下发明宗教的那个人当初为什么发明宗教
原帖由 我是alice 于 2008-1-20 15:06 发表
在东方文化下成长,非常容易接受佛经的理论,看圣经里的故事总觉得很怪,不容易理解他们的逻辑

不明白的是:基督教把人都当作上帝的奴仆,那应该非常顺从,可为什么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更个性一些?


东方宗教中对应上帝的是玉皇大帝,而历代帝王都声称自己是玉黄大帝的儿子,即天子.即上天派我来统治并保护你们.但是当天子做了对不起臣民或者愚蠢的事情的时候,帝王会说,这是玉皇大帝的指示,凡人看不懂但请不要反抗,要效忠.------所以说东方宗教是统治阶级教人愚忠的把戏,这种宗教瓦解了民众团结起来争取利益的可能,取而代之的是让他们用封建礼法相互挑毛病,知道为什么中国爱内讧了吧。因为他们用那些毫无价值的封建思想互相指责了2000多年,内讧早就成了生活与社交的一部分。中国人都很能说,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用愚蠢的逻辑来说话,这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帝王的罪过。

基督教教虽然也讲对上帝的效忠,但没人声称自己是上帝的代表,即东方宗教思想中的天子,所以当西方的统治阶级如果犯了错误的时候,是无法以"天子"这个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的.------即,西方民众效忠的是明智的的,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统治阶级.如果领导人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他的个人人品好,民众也会以“展示个性”的方式令其退休。-----而人人都有个性正是这个制度得以存在的必需品,因为他们实际上效忠的就是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权利。

(PS:所以无论美国那个党执政,只要他们的民众得不到满足,都会对外进行掠夺,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社会制度。而中国在他们眼中一直就是块肥肉。毛润之说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对外侵略,把“帝国主义”换成“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世界”这句话就完美了)

中国要强大,早晚也要朝这个方向走,中国这块土体无法满足13亿人口的小康甚至是大康生活,并且13亿人加起来永远要比区区几百万(官员)智慧。但中国低素质的人口太多了,李洪志随随便便都能拍走几千万,真要放开搞民主,三年之内就能回到五代十国。到时候中国就和非洲一样是西方制造的第二大露天金矿。

目前中国民众的脑袋要么还充斥着封建思想,要么基本就是真空。《开国大典》中有一个情节,49年毛润之的亲戚从老家赶到中南海见了毛润之后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三叩九拜。知道我之前为什么说“让奴隶明白他自己生来并不是奴隶也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了吧?-----毛老爷想搞民主,但百姓还是满脑效忠的思想,对“民主社会”一点概念都没有你怎么办?出书教育么?人家受了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教育你多少年能给他掰过来啊?没有经过备课的10年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失败的教案。

60年前中国没有条件进行全民民主---因为民众自己都不愿意把自己当人看。
60年后的今天中国还是没有条件进行全民民主---因为民众不知道该把自己当什么样的人来看。

这是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在国外呆了段时间,一开始觉得学纯正的英语很有收获,后来发现再怎么学英语也不比街边要饭的英语地道。然后开始专心学技术觉得挺踏实,后来发现技术日新月异,今日是黄金明日是粪土。再后来去教堂观察华人基督徒的生活思想,一开始只看到扯淡的宗教言论并厌恶之,后来在几本书的催化作用下,对基督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感悟到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形态构成的影响。反过来看东方宗教和世界历史发现从来没看得这么清楚过。还叹“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知缘身在此山中”,不由得更加佩服那些身在庐山终即得真面目的人们。

基督教和东方宗教的礼法中,都有一些好东西。比如基督教十分强调个人信用credit,东方宗教十分强调勤劳hardworking。但生存竞争法考核的不是人品,考核的是你能否占有和支配生存物资,自己勤苦创造也好出去抢也好只要活下来就及格。当然抢自己人物资的那种白痴死得最快。

今天是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当年马丁路金的能帮助黑人翻身不是因为他一个人醒来了,而是因为他身后庞大的【不良信息】队伍。中国今天没有谁知道正确的翻身路该怎么走,但凭借过去2000多年在内讧中总结的斗争经验,再加上勤劳肯干,拿下西方还不是小菜一碟。

[ 本帖最后由 haha168 于 2008-1-22 10:42 编辑 ]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2 11:08
对楼上有几点小小的疑问
1,中国的天子这个概念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了,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中国最早的"天"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
2,基督教当然是有天子的,首先,基督耶稣就是"天子",其次,罗马教会虽然仅以上帝在人间的代理自称,实际上也近乎天子,因为他掌握着解释权.再次,西方历史上同样存在着神授王权的观念,说白了,也就是天子观.
3,对于"毛老爷想搞民主"这一观点,我不同意,他真的想搞吗?
4,让奴隶明白自己不是奴隶其实很容易,问题是改变奴隶主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排骨鱼 于 2008-1-22 11:14 编辑 ]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2 11:10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四章"论奴隶制"非常精彩,太长,不引述了,请大家自己看.世界从来不存在合法的奴隶.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2 11:11
父慈子孝

《旧约•撒母耳记下•十三章~十四章》中有一个故事,梗概如下:
大卫王的儿子押沙龙有一个妹妹,名叫他玛,十分美丽。大卫的另一个儿子暗嫩由于爱慕他玛而设计强奸了她。两年后,押沙龙杀死暗嫩为妹妹报仇,之后逃亡到其述王亚米忽的儿子达买那里避难。一去就是三年。虽然押沙龙犯了罪,但毕竟是大卫的亲儿子,大卫思儿心切。他的将军约押便想办法帮助大卫王宽恕自己的儿子。他派一个聪明的妇人去见大卫,说“求您救救我吧!”大卫王便问她有什么事情。妇人说:“我是个寡妇,只有两个儿子。可是他们在争执时一个打死了另一个。族人要求我交出凶手惩办。可是我却不想再失去一个儿子。”于是大卫王便承诺她,保证她的儿子不受到伤害。此时,妇人反问大卫王:“陛下宽恕了我的儿子,为何不能原谅自己的儿子呢?”于是大卫原谅了押沙龙,允许他回到耶路撒冷。

《左传•隐公元年》中有一则异曲同工的故事,《春秋》记之为“郑伯克段于鄢”,梗概如下:
郑武公的夫人武姜育有两子:一个是后来的郑庄公,另一为共叔段。由于生庄公时难产,故讨厌庄公。庄公即位后,武姜请将制(今河南荥阳)封给段。庄公不允,就将京封给了弟弟。公叔段在地方并不安分守己,而是违反礼制,招兵买马,筑城聚粮,预备谋反。大臣们劝庄公管教共叔段,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后来共叔段果然谋反,太后则准备在都城作内应。平叛后,庄公很气愤母亲,便将母亲安置到今河南临颖,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是不久庄公就后悔了,因为他很思念母亲。郑国的一位地方官叫颍考叔的听说了这件事,便想促成国君的孝心。面见庄公时,庄公赐他吃饭,他便将肉放在一边。庄公问其故,他说:“母亲从未尝过君王之食,我想留给她老人家尝尝”。庄公慨叹:“你可以留东西给母亲吃,独有我却不可以呀(尔有母遗,噫我独无)!”颍考叔假意问庄公是怎么回事。之后便给庄公出了一个主意:挖一个深及黄泉的地洞,就可以见到母亲而又不违背誓言。庄公便掘了一个洞穴,让母亲进去等他。入洞前,庄公赋曰:“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出来的时候也赋曰:“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母子和好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这两则故事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都是讲情法之间的矛盾。押沙龙杀兄,按犹太律法当受刑;姜氏谋反,也是欺君之罪。两者的行为在违法的同时也都违反了当时社会的礼义道德:《圣经》教导以色列人要象兄弟般友爱,当年摩西的众兄长就因意图杀弟而受到了上帝的惩罚;孔子虽然对庄公欲擒姑纵的行为也不以为然,以春秋笔法贬称其为“郑伯”,然而姜氏的行为无疑更可界定为“非礼”。可是在人伦亲情面前,法和礼都退居其次。《圣经》对约押将军的计谋无疑是赞赏的;《左传》则充分褒奖颍考叔的义行,称之为“纯孝也”。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和战国时期法家的崛起以及商鞅立法都在这两则故事发生的时间之后,作为现代法治基础的罗马法的诞生也是在这之后。因而,在这两则故事发生的时代,它们各自的社会背景都还处在“前世俗法典”的时期。在亚述和巴比伦的征服之前,以色列人还处于自由状态,他们不受任何世俗法律的约束,只遵循亚伯拉罕与上帝所立之约和摩西受上帝之命所立之“十诫”。而中国的春秋时期则言必称“三代”、“上古”及“先王”,礼乐征伐,国之大事。可以说,在以色列人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约”而不是“法”——遵守上帝的戒律并信任上帝就是一切行为合法性的基础。而在春秋时期的中国,最重要的是一个“礼”,是否符合礼制便是判断行为的标准。这个“约”和“礼”都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道德规范。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神圣的,一个是世俗的;一个是靠“神迹”来证明、靠“降灾”来敦促执行,一个则是靠“教育”来培养、靠“征伐”来维系。
既然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之上,那么无论是以色列人的“约”还是春秋先民的“礼”都必然有很浓的人情味。“法不容情”这样的事情,偶一为之可以,却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便成为值得称颂的行为准则。《旧约•出埃及记•二十章》中,摩西十诫的第五诫就是“你们要孝敬父母”。孟子说:尽管男女授受不亲,嫂溺不援之以手者,不仅非礼,简直是禽兽了。然而,无论是在以色列人那里还是在中国的春秋时期,亲情却都不是最大的。在以色列人的伦理体系中,上帝创世造人说的必然结果就是人在上帝面前一文不值(尽管有“麻雀虽小”之说),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兄弟姐妹,一切亲情都以信仰上帝、遵循律法为前提。上帝曾经令亚伯拉罕杀子祭祀以考验他的信念。摩西曾因民众拜金牛犊而带领利未人屠杀三千同胞,摩西对利未人说:“今天你们大义灭亲,是表明你们自己已经把自己奉献给主使用了;祂必定会重新赐福给你们的。”(《出埃及记•三十三章》)耶稣在圣殿讲道时,有人说:你的母亲来了,耶稣答到:所有信仰上帝的都是我的母亲和兄弟。在春秋伦理体系中,亲情的伦理被扩大化,上达天子君臣,下至皂隶牧X。同时,亲情的体系也是有等分的,君君臣臣被列在父父子子之上,士人修身,大夫齐家,君子治国,天子平天下,形成了一个逻辑上顺畅完整的亲情伦理体系。因而,上述两则故事都隐藏着一层含义:只有当亲情符合和当时的伦理前提,才是合理和令人赞赏的。试想如果押沙龙不信仰上帝,或者姜氏恶贯满盈,那么结局一定会不一样。也许有人会说,孔子也许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赞成孝道,因为孝是其伦理体系的基石之一。我不这样认为。“伦理”首先是一种“理”,其次才是“人伦之理”。理就是行为的一种因果律。孔子从来未说“以德报怨”,只讲“以直报怨”,这就意味着,对孔子来说,行为规范不能无限地被道德感情所软化。故先秦以后的立法中,子女举报父亲犯法,也会受到处罚,这就体现了行为规范和人伦亲情之间的一种尴尬妥协。
这两则故事的第二个共同点就是:只有经过第三者的隐喻或劝戒,当事人才可以违背规范,现实天伦之乐。这包含了两层意义:其一,人的行为只能由别人加以评判;其二,爱是一种美德。
先来说第一点。两则故事都发生在“前帝国时代”。尽管诸如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性遭到人们的怀疑,但在人类历史上的确存在着一些普世性的发展规律,比如生产方式和家庭形式的演变。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就是从城邦社会向大帝国的演进。埃及的十八王朝、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中国秦帝国、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共和国以及印度的孔雀王朝,它们都是在消灭城邦政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民族的行政帝国。帝国的行政统治要求高度的专制,故尔会出现“三尺法尽出于皇帝之口”这样的现象。各大帝国统一后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制订统一的法典,以规范社会行为。从那时起,直到现代,尽管立法的方式和主体不尽相同,但法一直是整个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
而在城邦政治时代,法的作用远没有如此显赫。在城邦政治中,判断行为的权柄不是在神的手中,就是在别人的手中。在希腊城邦中,人们用敲击武器或摆放陶片这种民主形式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合法与否,苏格拉底就是被“人”而不是“法”定了罪。从商到周,人们通过“卜”来听取上天的旨意,星象、灾异等异象也可以表达上天的意见,可是,最重要的裁判方式却是人。孔子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又说:“民为神主”。孔子是不大相信那些超自然的异象的,相反,他认为君的行为是否符合天意要通过民意来间接地判断。然而,基督教的上帝似乎太急于表现自己,很多时候都事必恭亲,直接现身来表达自己,没有给“人”以判断人的行为的机会。事实上,即使是在神授历史的大背景下,还是能从《圣经》中看到城邦政治的这一特征。《旧约》中无数次地通过人的行为来证明上帝的意愿。《新约》的诸福音书中,多次通过有多少人信仰了上帝来论证耶稣真的是上帝的儿子,通过信仰者的语言来佐证耶稣及其使徒行为的神圣性(《圣经•旧约•列王纪下•十七章》记载了亚述王征服以色列的历史,《列王纪下•二十四》中犹太人又被巴比伦王俘虏。因而,在列王纪十七章之前,犹太人应该是处于“前帝国时期”。尽管《新约》所描写的时代已经是帝国时代,犹太人经历过了亚述和巴比伦的统治,且已落入罗马人的统治之下,但当地的政治统治模式却还不是帝国式的)。因而,这两则故事可以看作是一个隐喻:人不能自己评判自己的行为,同时又没有一部法典来判断,于是便需要别人来加以评判。而约押将军和颍考叔就是这个“别人”的化身。
再说第二点,关于爱。
约押将军和颍考叔分别帮助他们的王实现自己的天伦之乐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他们的行为,用中国的语言来说就是:“成人之美”。从儒家思想出发,非常容易理解这种行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两个字:“仁”和“恕”。仁者,爱人;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即人。就是说: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用体会自己之心,施体恤他人之意;爱自己的理由,同样也支持爱别人。恕,其实是仁的反命题。同样基于“他是人”这样一条假设(心理学上谓之移情),只不过用反证法来表明——仁讲的是:己之所欲,方可施人;恕讲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正一反,表达的其实是一种人道主义。
我认为基督教是反人道主义的。人是上帝的造物,上帝爱其子亚当。但人类具有先天的堕落倾向,于是便有了原罪。在洪水过后,人类也是不断受到各种诱惑和考验,每当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受到诱惑脱离了上帝的教诲,就会被上帝抛弃和毁灭。人道主义的前提是人性本善,而上帝对人类的不断诱惑和考验恰恰说明人性本恶(即有受诱惑而犯罪的倾向)。人道主义是对人类无条件的悲悯,而基督教是对人类有条件的救赎。人道主义是一条普适性的原则,而基督教则划分了选民和弃民的界线。然而,虽然基督教是反人道主义的,却也提出了爱人的教条:爱你的邻人,甚于爱自己。
因而,从这个角度讲,约押将军和颍考叔的善行表面看是如出一辙,实际上有着不同的深层原因。约押将军的行为从深层看,是一种信仰和忠诚。因为世间一切真、善、美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故一切善行皆应归功于上帝,是信仰者在罪恶诱惑面前所做的正确选择。颍考叔的善行,则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一种移情。这是人类的善良本质,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因而这两种善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善是工具,为了达到神圣的目的;后者的善是目的本身,其逻辑非常简单:“爱其母,施及庄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者的结局是不久后大卫王和王子押沙龙的再次反目成仇。后者的结局则是善的无限传递,“孝子不匮,永赐尔类”。

[ 本帖最后由 排骨鱼 于 2008-1-24 15:50 编辑 ]
作者: haha168    时间: 2008-1-22 11:29
标题: 虽然罗马教主代表上帝,但西方是人神分立,人神分治的,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1-22 11:08 发表
对楼上有几点小小的疑问
1,中国的天子这个概念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了,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中国最早的"天"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
2,基督教当然是有天子的,首先,基督耶稣就是"天子",其次,罗马教会虽然仅以上帝在人 ...


1,中国的天子这个概念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了,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中国最早的"天"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
答:最早的样子是什么无所谓,在过去2000年中起作用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把读书变成了吊书袋,也是封建文人的一大悲哀,汝颇有此风。-----过去2000年中国的皇帝就代表上天,而西方代表上天的教皇,很早就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2,基督教当然是有天子的,首先,基督耶稣就是"天子",其次,罗马教会虽然仅以上帝在人间的代理自称,实际上也近乎天子,因为他掌握着解释权.再次,西方历史上同样存在着神授王权的观念,说白了,也就是天子观.
答:基督教虽有天子,但却实行人神分立,西方很早就将教皇的统治权给剥削了,即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中没有“天子”这个角色------这方面你多看看再来喷。

3,对于"毛老爷想搞民主"这一观点,我不同意,他真的想搞吗?
答:毛老爷是想搞民主,但可惜他也没见过真正的民主(没记错的话润之就去了趟俄罗斯)。他不搞民主为什么解放妇女?他不搞民主为什么土地改革?但是后来他发现中国的民众自己不懂得如何搞民主,所以又重新集中起来,后来被一些政客利用,他自己也控制不住了。晚年变得专政纯属人老大脑退化。-------现在很多中国人像你一样认为进步就是100%否定过去,how about过去还有一半是对的?-----看来一个人一件事非黑即白的封建思想还在你闹中游荡,从前新任皇帝靠完全否定前任皇帝为自己树立威信,你这是为哪般?

4,让奴隶明白自己不是奴隶其实很容易,问题是改变奴隶主不容易.
答:奴隶主之所以为奴隶主,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民众大部分都信奉奴隶制。而民众支持奴隶制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当上奴隶主。------花钱买官再卖官赚钱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有人喊出只有奴隶主愿意放我,我才能得自由--------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奴隶说的,如果一个人总是为自己不能摆脱奴隶身份找借口,我不知道他有什么理由不成为奴隶。

[ 本帖最后由 haha168 于 2008-1-22 11:55 编辑 ]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2 12:16
尊敬的HAHA168同学,您说我是吊书袋,是封建文人,我都非常感谢,因为学者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别人的批评.

但是我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自然的权利,康德有一篇论文<什么是启蒙>,认为人只有公开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启蒙.

所以你说我"喷"就不对了,我认为我说的话都有文献或资料支持,我可以为我所写的每一句话加上文献注释,历史考据.你能吗?你有几句话是基于客观的事实来说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根本没有跟我辩论的资格.你有吗?

如果你的善意地跟我讨论问题,我会尊重你的观点,如果你胡搅蛮缠,出口不逊,人身攻击,那么这一贴是我跟你对话的最后一次.

如果你求知心切,并且又有真正的人文良知,我欢迎你和我联系,我们找个地方,公开的或者私密的,谈谈,我不敢保证我可以驳倒你的所有观点,但我至少能让你知道什么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什么是闲人的胡闹和无知.

对于上一贴的内容,虽然我有不同意见,鉴于您的态度令我鄙视,我不屑于反驳了.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2 12:19
各位,本贴的目的是交流读书心得,可以争论,但请针对问题而不要针对人,一个人的观点并不能显示此人是什么样的人物----吊书袋也好,封建文人也好.

近来论坛的风气不正,有很多无聊的纠纷,我不希望这种风气侵入书院,更不希望我这篇贴子成为战场,希望从此贴以后都是心平气和的交流,毕竟世间所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意见也是难免,观点的交换会增益每一个人的智慧.相互攻击只会降低所有人的人格.

所以本贴欢迎讨论,拒绝争吵.

如果哪位不能做到这一点,请知趣一点,自动离开.

[ 本帖最后由 排骨鱼 于 2008-1-22 12:26 编辑 ]
作者: haha168    时间: 2008-1-22 12:44
标题: To:排骨鱼
我不能给我的每句话加上文献注释,因为我不是copycat,
我只能给我的每句话加上LOGIC.因为我有damn brain.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2 16:16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22 11:29 发表


1,中国的天子这个概念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了,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中国最早的"天"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
答:最早的样子是什么无所谓,在过去2000年中起作用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把读书变成了吊书袋 ...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22 12:44 发表
我不能给我的每句话加上文献注释,因为我不是copycat,
我只能给我的每句话加上LOGIC.因为我有damn brain.


书院欢迎所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但更欢迎基于理性的辩论和探讨。希望这位同学多注意。

每个人的论点,都有不同的论据和不同的论证方式来支撑。

文献注释虽不是绝对的,但逻辑推理也未必就可靠。

况且,有文献作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不能就认为是复制和抄袭。

同样,用逻辑推理来论证,所得观点也未必就是无懈可击。

看得出来,您对自己的理性逻辑能力很自信,但同时,您与人探讨交流的方式又很感性,很不冷静。

想要让人信服自己的观点,除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和丰富的论据支撑,还要有一个平静谦和的态度。
作者: 暗香盈袖    时间: 2008-1-22 16:27
有一类人,知识于他们,只是炫耀与标榜的资本,这是对知识的绝对侮辱~~~泛泛的,不特指。
作者: 金子99    时间: 2008-1-22 16:49
知识使人聪明, 知识可以造福人类;
但知识如果不以道德为基点(对传统的尊重、对天地人的尊重),知识就可能成为迷惑人心的歪理邪说, 给社会带来灾难!
一个所谓有知识的人,不论他的知识水平有多高,也必须以道德修养为基础,这是做人的根本。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毁灭性破坏,人们已经失去了善恶的是非标准......

[ 本帖最后由 金子99 于 2008-1-22 17:08 编辑 ]
作者: 皮包骨头    时间: 2008-1-22 17:14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2 17:18
读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修身和养性...
谦和 -- 在不由自主的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种涵养,中国人的涵养!

我认为 这才是知识在身心的渗透!


<<大学>>里面说"诚意、正心" ,而后才能 "修身 ...."

可知读书和做事首要的是"诚意、正心",
不然书也是白读...


"修己而敬" -- 与诸君共戒,共勉
作者: 西夏名猪    时间: 2008-1-22 18:03
标题: 回复 26楼 的帖子
赞一个,通俗点说有才无德更可怕。。。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2 18:11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1-17 13:12 发表
近日研究写作之余,闲读圣经,随便写几句心得,供大家讨论:


基督教和佛教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佛教则没有涉及创世说。
因而,基督教认为人应该遵守上帝的律法,履行与上帝的约定;佛教则没有预设一种行为 ...

期待楼主及各位继续讨论。
作者: 我是alice    时间: 2008-1-22 21:24
是啊是啊,楼主接着说,很期待
作者: haha168    时间: 2008-1-22 22:29
标题: 如果一个人无才到了一定的程度,敢问他如何能知道什么是大德?所以说才先于德。
原帖由 西夏名猪 于 2008-1-22 18:03 发表
赞一个,通俗点说有才无德更可怕。。。


如果一个人无才到了一定的程度,敢问他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大德?
如果一个人说话离不开引经据典,它与CD-RW有什么区别?
假设有一天经典被推翻或者消失了,copycat不就只能是哑巴了?

某些人引用的西方历史文献注释中,有很多在西方早就被他们自己人认为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种寄希望于搬出死人来压死活人的策略-------正好验证了“一个人无才到一定程度后很容易搞不懂什么是大德。”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讲的话压得别人感觉吃亏了还说不出话来,正是因为“先得才方有德”。


知道为什么现在各大部委都将领导人从过去党校毕业的所谓大学生换成了有真才实学的博士生了么?因为涛哥看清了”先有才方有德“这一点。其实小平当年就看到了这一点,你以为改革开放搞得是什么,改革开放求得是“才为主德为辅”。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德、才二者只能取其一怎么办?呵呵,三个代表说得很明白,先取先进生产力。可是中国的落后生产力太多了,这样搞矛会激化社会矛盾,所以涛哥上台后搞缓冲------明曰和谐。不过先才后德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看不清这一点今后还向有前途?祝你好运。

[ 本帖最后由 haha168 于 2008-1-22 22:52 编辑 ]
作者: haha168    时间: 2008-1-22 22:59
标题: 举例给你解释一下“什么叫有了正确的逻辑引经据典才具有杀伤力”
三国时期,刘备早期德才兼重立下西蜀基业,曹操早期重才轻德,同样立下江北基业。刘备晚年因重德重义而轻才(例如轻视群才的谏言,不到时候就出兵伐吴),曹操晚年仍然坚持重才,施政用兵几乎都是逐利而行。
二人死后,刘禅才德并失,曹丕无德却重才。数年之后魏破蜀如囊中取物。
其实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过“蝉若不才君自取之”的话,说明他还是明白“先有才方有德”这个道理的,可是诸葛亮愚忠之极,非要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葬送了潜在的“后后汉”。

当今乱世与三国时期几无二致,有没有德无所谓,德才者得天下。任何国家与个人想要笑到最后都必须明白,诸葛亮虽然聪明,但不如司马懿有大智慧。取小德而丧大智是最大的不道德。

原帖由 蓝眼睛 于 2008-1-22 23:02 发表
有才无德也不行啊
学问在高,人品不好,也不能让人敬佩
才是为德服务的
不然为什么那么多高智商的罪犯进监狱呢

呵呵,西蜀有德但是无才,魏军打过来的时候怎么样?不服不行!所以任何压迫真才的伪道德都是大不道德。我在这里叫喊的是诸如不许破坏环境的主张,相对那些措辞文雅却侧面保护车开上草坪的人。大德小德显而易见,我就是喜欢得理不饶继续讲歪理的人,不给歪理翻身的机会。
你仔细看看,历代王朝覆灭的原因虽然外貌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失才。
你说你没才但是有德?呵呵,基督教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潜移默化的暗示这种无才有德的异族就是基督信徒的羔羊!
我就是要将对自己大不道德的各种封建咸鱼思想从中国人脑细胞里抽出来,措辞上不生动一些迷糊们醒得不够快。
中国人在国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在结合自己的血统,人生走向分散三类
第一类改信基督,投奔异族,个人发扬光大。
第二类混小日子,好吃好喝,碌碌一生只得一身fat.
第三类尽力斗争,就算今生见不到天日,也要杀个痛快。

只可惜大本营都还因受旧思想固步自封,海外分支又能有什么作为?
印度人会说英语,于西方的文化和地缘冲突比中国少,为什么发展得还没有中国快。因为印度比中国的礼法还多,还要固步自封。所以每当有印度人在我面前吹他们的咸鱼传统多么多么伟大,我一向是笑脸相恭。----阿三找死我为什么要救。

[ 本帖最后由 haha168 于 2008-1-22 23:35 编辑 ]
作者: 蓝毛    时间: 2008-1-22 23:02
有才无德也不行啊
学问在高,人品不好,也不能让人敬佩
才是为德服务的
不然为什么那么多高智商的罪犯进监狱呢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3 09:18
“我们”与“他们”

“你们可以从邻近的国家买取奴隶,也可以买那些住在你们当中的外族人所生的后代为奴隶。……但是你们却千万不可苛待自己的同胞。” ——《旧约•利未记•二十五章》

所罗门王将约柜运进圣殿之后,便当着以色列民,站在主的坛前,向天伸手祈祷。其中说到:“如果有外族人因为听见祢的大能大力,就慕名从远道而来,向这殿祷告,就求祢在天上的居所垂听,答允他们的祈求,好叫天下万民都因此认识祢的名,好象祢的子民以色列一样敬畏祢,也晓得这是祢的殿。”——《旧约•列王纪上•八章》

“按照律法行事,离弃我们那些外族血统的妻子和儿女,”……“远离外族人和你们那些有外族血统的妻子。”——《旧约•以斯拉记•十章》

“当民众听见这条律例的时候,就从殿中逐出所有的外族人。”“禁止与外族人通婚。”——《旧约•尼希米记•十三章》

“无论是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民族,只要敬畏祂,秉公行义,祂一定会接纳的。” “圣灵临到外族人。”——《新约•使徒行传•十章》

信徒被人称为“基督徒”——《新约•使徒行传•十一章》


上面摘引的这些话暗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现象——认同的形成。人类产生之初,大抵与人的婴儿时期一样,应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仅没有自我意识,人类智力发展的早期阶段根本就没有类概念。原始语言中有很多具体的概念,比如中国的古文字中,不同颜色的马有不同的名字,不同式样的车也各有名字,车和建筑上繁琐的构件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然而,类概念“马”、“车”和“部件”却产生得较晚。同样,个人智力发展的早期也有同样的现象,一个婴儿(姑且起名叫“宝宝”吧)通常会说“宝宝饿了”,却不知道“宝宝”就是“我”。类概念的出现大大减少了语言所需的基本词汇量。如果是类概念先产生,具体概念后产生的话,中国神话中就不会出现“龙生九子”,各有其名的现象了,它们也许都变成了“龙子X号”。
同样,人类社会也是逐渐才产生出了类的观念:“我们”和“他们”。根据多年研究和思考,我认为,这种“我他之辩”是随着个体婚姻的产生而出现的。没有个体对偶婚制,父母两系的血统就不可确定,因而家庭就是开放的,便也不可能存在私有财产。家庭曾经长期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而存在,可以说氏族社会也是以家庭为基础的。部落的产生标志着以血统为基础的家庭组织模式的失败。部落是不同氏族的联合,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部落出现之后的一切社会形态都是与家庭为敌的。正如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的日内瓦手稿中指出的:“城邦的社会纽带就确实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由家庭的纽带扩大而形成的”。从这个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会采取那种极端“反家庭”的政治组织模式,为何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也同样努力消除家庭对人的影响。雅典的梭伦改革,罗马共和时期的格拉古兄弟改革,都可被看成是对家庭/血缘关系的挑战。而在中国历史上,家庭因素在政治中残留的时间更久。直到秦统一时,家邦宗室才退出政治舞台。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家庭势力的复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耳曼人的影响。而中国,西汉时期又恢复了分封制,也是血缘因素在历史上的一次反攻。从中古到近代,家庭势力在持续下降,贵族政治在东方和西方同样发生了没落,引出人间多少悲喜剧,带来了世界性的文学高潮(如中国的《红楼梦》、《西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英国的凯尔特文学,法国的罗曼文学,西班牙的骑士文学,德国和北欧的童话文学)。
但是家庭在与政治的斗争中,却守住了最后的阵地,使政治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从中古到现代,任何政治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家庭势力的合法性。究其原因,是由于家庭承担着一项基本的社会功能,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要功能之一:人口的再生产。现代社会,无论欧美还是中日,都在官方层次上倡导家庭价值观。政治不再试图彻底消灭家庭,而是开始寻求与家庭联盟,共同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小布什、布莱尔、麦当那、黛安那王妃、日本天皇都常常借用家庭的形象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亲和性。当然,并非没有例外。从太平天国到人民公社,家庭似乎都成了罪恶之源;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家们都对家庭进行了深刻批判;为了罪恶的目的,德国的纳粹政权也曾经进行过反家庭的尝试(如“雅利安婴儿计划”,日本在二战时期也进行过类似的实验)。但所有这些尝试,分别由于效率低下、超越时代或是违背人性和人道等原因,都没能取得成功。所以,直到今天,家庭仍然是我们多数人认同体系中最早形成的、最坚固的、也是最持久的认同形式。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族群认同、国际主义、性别运动、阶级感情、球队效忠、甚至同性恋联盟,所有这些认同形式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凌驾于家庭认同之上。但作为社会常态,家庭认同仍然是多数社会的基本认同形式。
然而,不容否认,只有一种认同形式彻底战胜了家庭——宗教。
对多数宗教来讲,禁欲苦修和出世修行都不是必要的。这些行为都是在宗教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作为宗教战胜家庭的利器而受到了重视。例如,基督教的苦修精神是在罗马帝国晚期才开始兴起的。从《圣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寻到宗教与家庭之战的蛛丝马迹。尽管《圣经》并不都是史实,但作为精神的历史,它至少作为一种隐喻向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它向我们提供了宗教与家庭之战的线索。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最初只造了一个人——亚当,所有人类都是他的后代。从这一角度讲,本不存在家庭与宗教之争:因为所有人类都是亚当的家庭成员,这个家庭就是人类。当然,中国人讲究“五福”。出了五福就不算是亲人了。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也许同样如此。人类如此堕落,以至上帝动用大洪水灭世,只留下了挪亚一家。可是挪亚的后代依然堕落,不履行祖先与上帝所立之约。不管由于什么原因,总之,人类不同血统之间有了命运的不同。有些成了上帝的选民,其他的则成了弃民。《旧约》记载了犹太人制造和强化其上帝选民的血统特征的过程。从亚伯拉罕开始,他的子孙都要受割礼(《创世记•十七章》)。割礼标志了以色列人的“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界线。从此,“我们”的人就会受到上帝的护佑,而完全不必将“他们”当作人对待,可以任意屠杀,只要不违背上帝的诫律。此外,以色列人还要建祭坛拜上帝,不可造偶像;要造会幕,造约柜;要产生祭司;要守安息日(《出埃及记》)。所有这些诫律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显示以色列人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人,是唯一蒙上帝恩宠的人。与此同时,要清除“我们”中的异类,以保证群体的纯洁。这样做的唯一目的也是为了保持“我们”与“他们”的不同。摩西的诫律中规定了许多法则,违背者都要处死(《出埃及记•二十二章》),第一次执行就杀死了三千名拜金牛犊的同胞(《出埃及记•三十三章》)。《利未记》中还规定了处置祭肉的方法,哪些部分可吃,哪些部分不可吃(八章),以及不许食用之“不洁之动物”的种类(十一章)。
在整个《旧约》中,民族的血统和家庭的血缘世系都是一条主要的线索,人的救赎同时基于家庭血缘和对上帝的信仰。这和其他政治力量与家庭势力之间的斗争没有本质的不同。对上帝的信仰则是开放性的、可选择的,家庭血缘则是排他性的、不可改变的。其他许多政治力量——无论是城邦还是民族国家——都具有后一特性:即排他性的边界。古代城邦虽然已经脱离了血缘的基础,但其公民权仍然具有本质主义的属性——基于出身。民族国家虽然进一步摆脱了出身的限制,但它用虚构的民族主义(或其变形而来的“爱国主义”)划定了排他性的边界。只要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具有封闭的排他性,便永远无法战胜家庭的势力,因为家庭是最彻底、最封闭、最强大的排他性力量,因为血缘是最本质主义的、最不含糊的物质边界。
基督教最终发生了改变,其结果就是它不再是一个民族宗教,变成了一个世界宗教。《新约》体现了这一转变。由于犹太人的堕落,耶稣被受上帝委派来替人类赎罪。而此时,他所要救赎的已经不再是某一个注定的选民民族。“无论是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民族,只要敬畏祂,秉公行义,祂一定会接纳的”(《新约•使徒行传•十章》)。这意味着,基督教与政治开始分道扬镳:它放弃了封闭性、排他性的边界——血缘,代之以开放性的、可选择的标准——信仰。这一转变使基督教在与家庭的斗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就像参孙得到了上帝的力量一般。家庭的力量在于它是排他性标准的源泉,因而任何排他性的力量都无法彻底击败它。而宗教放弃了排他性,转移了战场。此时的家庭就像离开了大地的阿卡琉斯一般无能为力了。从此时起,信仰基督的人不再是犹太人,而是被人称为“基督徒”(《新约•使徒行传•十一章》)。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3 09:24
谢谢大家的争论,发这个贴子原来只为了书院的繁荣,原以为会是个清净之地
不过,这样也好,总之有争论就会有进步.

强调一点,每一句话都有事实根据并不等同于引经据典.这是最基本的理性精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根本就谈不上德和才的问题.
如果说话者自己都不能证明自己说的是事实,那他完全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3 09:30
在中国,读过几本书的人多了,出过几天国的人也多了,有批判精神,勇于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先进之处自然是好事,
然而,
吃饭也是好事,如果只吃不咽,只咽不消化,打出的呃来就不好闻了.
知识的事情也是类似,读两本书,作个愤青,很容易,可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出一种平和透彻的精神,一种爱人向善的气质,却非一日之功.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3 09:3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3 09:37
关于中西文明的问题,

文明之间的历史竞争就像是一场田径比赛,一定会有成败输赢.然而我们却不能以仅成败论英雄.
历史上存在的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力量和魅力.今天,没错,西方文明的确是处于优势.可是要看到西方文明是怎么样发展过来的.欧洲在历史上曾经也处于劣势.那么如果在摩尔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和东方世界兴盛的时候,欧洲人也象某位同学那样,认为欧洲文明已经无一是处,应当完全抛弃之而全盘挪用其他文明的东西,那么还有今天的欧洲文明吗?
中国是世界早期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发展,并且在现代世界迅速复苏的.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文明有自己的潜力.
作者: 蓝毛    时间: 2008-1-23 10:57
希特勒倒是有才,结果呢
还不是被人民推翻
作者: 林中小猪    时间: 2008-1-23 12:02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1-23 09:24 发表
谢谢大家的争论,发这个贴子原来只为了书院的繁荣,原以为会是个清净之地
不过,这样也好,总之有争论就会有进步.

强调一点,每一句话都有事实根据并不等同于引经据典.这是最基本的理性精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根 ...

说得对,支持楼主!
楼主的观点对不对先不说,起码人家言之成理,本来这些社会科学的事情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谁要是觉得不对那就指出楼主的错处,说你自己的理,用不着每句话都把人家损一通。建议楼主继续发你的帖,对理性讨论问题的跟他讨论,对准备吵架的不用理他就是了
作者: 金子99    时间: 2008-1-23 12:12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22 22:59 发表
三国时期,刘备早期德才兼重立下西蜀基业,曹操早期重才轻德,同样立下江北基业。刘备晚年因重德重义而轻才(例如轻视群才的谏言,不到时候就出兵伐吴),曹操晚年仍然坚持重才,施政用兵几乎都是逐利而行。
二人死 ...


   历史是一台大戏,“三国”是其中剧情最精彩的一部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大幕落下的时候,真正留给人们的是一种做人的品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关云长“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义”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家喻户晓,教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精神动力。这才是历史的真义。其他,都注定是这场大戏的配角。民间有诸葛亮庙,有关公庙,百姓敬仰他们; 没听说哪个朝代给曹操建庙,呵呵......


"中国人在国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在结合自己的血统,人生走向分散三类
第一类改信基督,投奔异族,个人发扬光大。
第二类混小日子,好吃好喝,碌碌一生只得一身fat.
第三类尽力斗争,就算今生见不到天日,也要杀个痛快。"

这是因为否定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最精粹的部分), 失去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只好东倒西歪,不知其可也。
到国外的同胞, 按理说更有条件认识和反思自己成长中所接受的文化和教育,但上述例举表明: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其实,这岂止是一代人的悲剧!49年后,我们倒是全盘西化了......
这种全盘西化、否定传统的试验,是成功的吗?
今天的我们,该以怎样的文化价值来崛起、影响于世界?
答曰: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 本帖最后由 金子99 于 2008-1-23 14:25 编辑 ]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3 13:01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22 22:59 发表
刘禅才德并失,曹丕无德却重才。数年之后魏破蜀如囊中取物。
其实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过“蝉若不才君自取之”的话,说明他还是明白“先有才方有德”这个道理的,可是诸葛亮愚忠之极,非要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葬送了潜在的“后后汉...



您对三国时代的理解还是来自连环画吧,这其中对蜀魏的比较实在无知的无聊,抱歉这么说..
也姑且顺着您的话说....

灭西蜀的不是曹丕,也不是他之后的几年之间,甚至不是曹魏。而是司马。
如果真的比较的话,曹魏的时间也不比西蜀长久多少...
司马也无德,不过几十年,又有了"永嘉之乱"....而这之後,中国是连续几百年的乱世,(三国以外的历史,您了解吗?)

另外"蝉若不才君自取之",您真的理解说这句话的人的意思吗?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13:04
最近硝烟弥漫啊~~~哈哈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13:11
由于帖子有点乱了,只好这样表达愚下的一点感思。
TO:排骨鱼

最近我在看《未发现的自我》,荣格著作。其中有一章是专门论述宗教的力量的,基本与您提到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不过他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阐述的。而通过对他的观点的阐述让我明白,西方的宗教由于一贯的历史作用,民众实际也有点醒悟,由此产生的“东方威胁论”,甚至“中国威胁论”。荣格认为,任何一种宗教在长期发展之后,所起到的作用都等同于政治对民众起到的作用。从本质上,两者都在剥夺个人的个人感,而加强集体感。他们都致力于“把个体的特质集合到分母”中,而实际上,个人在历史中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样,荣格提出,只有另外的文化或宗教力量才能将这样的局限打破,由此产生东方威胁论。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3 13:34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22 22:29 发表


如果一个人无才到了一定的程度,敢问他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大德?
...



我们这里没有人否认人才的重要, 您不要总是以偏概全的偷换概念。

有德无才是为庸, 才很重要..
有才无德是为贼,
庸者或者碌碌,贼者贻害无方...

这个道理您不会明白的,请不要对号入座,我不是在说您,

您不理解中国人崇尚的"德行"是什么,在您看来,上过党校的就是"德"了....




顺便说一下,上面引用的您的这句话,不知道您是怎么想明白的,问过自己吗?...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8-1-24 13:19 编辑 ]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3 13:37
原帖由 haha168 于 2008-1-22 22:59 发表
举例给你解释一下“什么叫有了正确的逻辑引经据典才具有杀伤力”
...




其实您所谓的逻辑不过就是 能为您所用的就是正确的,您不知道,不理解,不接受的就是错误的,
“说文话是掉书袋,封建"
"引经据典是copycat"
"您不知道的历史就是已经过时的"
野蛮也是您的时尚

这些都是您用您的逻辑下的断言,您用这种所谓的逻辑堵塞了与您对立的讨论者的言路,当您需要时,我们所说的您都可以用这样的逻辑一言以避之,
然后就可以剩下您自己自以为是的自作多情了.....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8-1-23 13:56 编辑 ]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13:42
哥哥何必理他~!BOY怎么说的: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但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由他去吧,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论坛是公开发表言论的地方,就是我们受到攻击之后生气了,不理智了,其实,只要心里是平和的,对方愿意说什么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相信哥哥明白这个道理~!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13:43
我们应该学习道教太极的理念,四两拨千斤。让对方的攻击成为空击就足够了,何必内耗呢?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13:48
我现在有点崇拜荣格了,这样似乎不太好哦~!呵呵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3 13:52
就是要故意做一个言语谈吐不怎么样,但是讲的道理实际上都是正确的人
....


您觉得您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和您的基督 也会发生争论....
您对自己的这种认识很危险,照您这么想,可能会的...




另:
抱歉,排骨,和你的主贴偏离太远了....
到此为止!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8-1-23 14:55 编辑 ]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13:55
回到话题吧。我到觉得东西方文化互相威胁呢,哈哈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3 14:07
原帖由 himmel 于 2008-1-23 13:42 发表
哥哥何必理他~!BOY怎么说的: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但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由他去吧,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论坛是公开发表言论的地方,就是我们受到攻击之后生气了,不理智了,其实,只要心里是平和的,对方 ...



战士来了....
hehe,我没有不平和啊....年底,工程结束了,不忙了...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8-1-23 14:24 编辑 ]
作者: 砸坛    时间: 2008-1-23 14:53
玉儿,战士
作者: 麻辣鸡丝    时间: 2008-1-23 16:06
玉儿有才啊,我对你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3 20:10
等了这么久,楼主也没来,闹腾死我的香菇菜心了~!
作者: gunsmoke    时间: 2008-1-23 22:37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作者: 南飞的孔雀    时间: 2008-1-24 09:29
LZ不出现了?等着看雄辩呢!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4 09:34
原帖由 南飞的孔雀 于 2008-1-24 09:29 发表
LZ不出现了?等着看雄辩呢!

马甲穿的舒服不?哈哈
作者: 南飞的孔雀    时间: 2008-1-24 11:05
还行还行。哈哈哈,只有菜妹妹看出来啦!!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4 13:07
原帖由 gunsmoke 于 2008-1-23 22:37 发表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受教,谢谢!

我在44楼的回复确实不太厚道。
对这个人不了解,说什么 无才无德的其实没什么意义,我当时也是有意这么说的,不为了发泄气愤,
只是觉得是否这个人也能体会一下这种毫无了解,漫天无地,空洞乏力,挑衅式的断言除了惩口舌之快,其实指不到对方的伤处,没什么意义...


佛家说"当头棒喝,醍壶灌顶,豁然而悟", 那是要多深厚的修养和慈悲....
如果真有一个人能让我这样,我是感谢的....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8-1-24 13:29 编辑 ]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03
玉儿令我佩服啊,

多谢菜妹妹提醒,荣格的确是一位研究宗教心理学的大师,没有了解他的思想就谈宗教的确是欠了一点呵,菜妹妹见谅.
很多年以前读过一本<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都快忘光了,回头把你说的那本书也找来读读.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04
我谈圣经并不是我信仰基督教,也不意味着我不欣赏基督教.唯一的目的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06
我谈圣经并不是我信仰基督教,也不意味着我不欣赏基督教.唯一的目的就是启发阅读经典的兴趣,引起大家的讨论.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引发不同人不同的思考,一部圣经,可以看作经,史,子,集,既是哲学,也是诗歌,我们作为俗人,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限定在宗教信仰的层次上,而应该以开放的反思的态度来体会经典所表达的东西,以为我所用,达到人生境界的圆通.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08
本来今天想接着往下写,题目已经有了:<关于死亡的哲学>,结合圣经中的死亡观和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死亡概念阐发一点感想.结果一争论,心就乱了,先忙着写几天论文,留着待续吧.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4 15:10
哎呀,太巧了,我正想研究有关于死亡的哲学呢
等着看!

我认为的死亡,只对生者有意义,所以对死亡的研究,应该可以使活着的人得到另外一种生活心态的启示吧。对于死亡的态度,我能想到的角度一个是哲学,一个就是心理学。当然这么写有点不太严谨。因为最早的心理学就是哲学范畴,可是我想如果从宗教角度去阐述,似乎也可以归类到哲学范畴。所以也挺迷茫的,希望通过学习排骨鱼前辈的文章,可以解答我心中的迷惑!

[ 本帖最后由 himmel 于 2008-1-24 15:18 编辑 ]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4 15:10
超级期待中………………………………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16
关于争论,圣经也有一些训诫:
在基督遇难之后,很多使徒四处传播福音,很自然,便发生了一些流派之争,不同的福音追随者们有不同的教条,互相攻击,饶舌不堪.
圣保罗在<罗马书>中和<哥林多前书>中都教导信徒们不可互相争论攻击,因为,使徒们算什么呢?他们所传播的无非是上帝的福音,既然只有一个上帝,福音怎会不同?况且,除了上帝,谁有资格评论别人的观点呢?(今天没有随身带圣经,记得不一定准确,大概意思是这样)

总体上,我感觉保罗对宗教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他对食物禁忌,婚姻和独身,割礼等都没有提出硬性的规定,只强调"因信而义,因信得救",只要内心信任,行为上宽松一些也无所谓,我想这与旧约有很大的不同,也许这正是基督教能够成功地在世界上传播的原因之一吧,相比来讲,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都有着较强的诫律标准,执行起来门槛较高吧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18
所以,圣经对我们的启示就是,避免无意义的争论,既然没有裁判,谁又能说服谁呢?只求行正言顺,随心所欲,友善示人,互相勉励而已.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19
原帖由 himmel 于 2008-1-24 15:10 发表
哎呀,太巧了,我正想研究有关于死亡的哲学呢
等着看!

我认为的死亡,只对生者有意义,所以对死亡的研究,应该可以使活着的人得到另外一种生活心态的启示吧。对于死亡的态度,我能想到的角度一个是哲学,一个就 ...

完了,不敢写了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21
记得西方哲学有一个命题,说不了解死亡就不了解生命(回头再提供准确的原文)
而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中国和西方对死亡的不同看法,很有深意,值得我们探讨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4 15:25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1-24 15:21 发表
记得西方哲学有一个命题,说不了解死亡就不了解生命(回头再提供准确的原文)
而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中国和西方对死亡的不同看法,很有深意,值得我们探讨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绝对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我觉得我能力有限,是把握不了的,希望排骨鱼能够扔块玉来,我先学习学习。因为我最近的主攻方向不在哲学范畴,还是在心理学上多些,所以就只能先学习了,我比较文盲的说!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4 15:27
不过我些许看了南怀瑾大师的作品,在讲述周易的时候,也提到了一些周易中透露出的生死观,不知这个信息对排骨鱼的构思是否有帮助?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1-24 15:47
原帖由 himmel 于 2008-1-24 15:27 发表
不过我些许看了南怀瑾大师的作品,在讲述周易的时候,也提到了一些周易中透露出的生死观,不知这个信息对排骨鱼的构思是否有帮助?

以前看过一点,挺有启发,多谢小菜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8-1-24 15:51
大过年的,说点别的不好啊...
作者: himmel    时间: 2008-1-24 15:54
原帖由 玉儿 于 2008-1-24 15:51 发表
大过年的,说点别的不好啊...


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鲁迅语
作者: 老熊    时间: 2008-1-24 16:13
原帖由 himmel 于 2008-1-24 15:54 发表


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鲁迅语

当小鸟鲜血淋漓时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的,我会闭上眼的---------老熊语

[ 本帖最后由 老熊 于 2008-1-24 16:15 编辑 ]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8-1-24 16:26
原帖由 老熊 于 2008-1-24 16:13 发表

当小鸟鲜血淋漓时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的,我会闭上眼的---------老熊语


狠啊!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8-1-24 16:28
原帖由 老熊 于 2008-1-24 16:13 发表

当小鸟鲜血淋漓时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的,我会闭上眼的---------老熊语


跟郭德刚没学好的!这人学点好——难;学坏——快且易!
作者: 老熊    时间: 2008-1-24 16:32
用得着跟他学吗


好了不搅局了,排骨鱼请继续啊...呵呵
作者: boy77    时间: 2008-1-24 18:13

看到排骨兄弟的作品了

圣经,我小时候读过“圣经故事”
看历史看文学的时候,好像有些许提及

自己有空找来一本,看了2页不到就晕了

我有好多同学,去了西方没两年,回来基本都信奉基督
而且特别虔诚,饭前必作祷告
作者: boy77    时间: 2008-1-24 18:21
和大家讲两件我认为特别有意思的真事

有一次,我还在上一个单位的时候,和法宇航谈判。
大家知道,军工国际贸易中回扣是无法避免的。按照洛马的总裁讲“我还没见过没有回扣的军火合同”
那个首席有一次私下和我们吃饭,又谈起这个问题,他反复讲,哪些不能落在纸面上,但他一定会兑现
最后,特别认真的以这句话结尾“主在看着我”
我们这些受党教育多年的人面面相觑



现在的单位,还是非正常商务问题
我们那个项目经理信基督,他的原话是“这事我要回去和主商量商量”
第二天“主没有同意这么大的额度,我们得再调整调整”
我当场几乎吐血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1-24 21:10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1-24 15:06 发表
我谈圣经并不是我信仰基督教,也不意味着我不欣赏基督教.唯一的目的就是启发阅读经典的兴趣,引起大家的讨论.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引发不同人不同的思考,一部圣经,可以看作经,史,子,集,既是哲学,也是诗歌,我们作为俗 ...


同意。

无论东西方,对古典作品的诠释和解读都是无止境的。

古典作品留给后世的无限自由空间,也是它所以具有永恒魅力的主要原因。
作者: gunsmoke    时间: 2008-1-24 21:32
原帖由 boy77 于 2008-1-24 18:21 发表
和大家讲两件我认为特别有意思的真事

有一次,我还在上一个单位的时候,和法宇航谈判。
大家知道,军工国际贸易中回扣是无法避免的。按照洛马的总裁讲“我还没见过没有回扣的军火合同”
那个首席有一次私下和 ...


我看了也开始吐血了。。主,您太忙啦。。。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8-1-25 13:30
原帖由 boy77 于 2008-1-24 18:21 发表
和大家讲两件我认为特别有意思的真事

有一次,我还在上一个单位的时候,和法宇航谈判。
大家知道,军工国际贸易中回扣是无法避免的。按照洛马的总裁讲“我还没见过没有回扣的军火合同”
那个首席有一次私下和 ...


我回去要问问主,您说这事是真的吗?
主说:问事的人太多,工作忙,记不清了,好象有这么回事~!
我只能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以上纯属虚构
作者: boy77    时间: 2008-1-25 13:36
据说二战快结束的时候
盟军101空降师阿登山区被包围了
巴顿将军挥师驰援
一路上风雪交加,行军缓慢,大家心急如焚

巴顿将军笃信上帝
每天读圣经祷告
他找来了随军牧师,要求他向主祈求好天气
结果,次日天气专好

巴顿将军的原话是:快把那个牧师找来,他跟上帝很有交情,我要亲自给他授勋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8-2-21 15:38
有限的生命
西方经济学最为重要的理论前提是“稀缺”这一概念。如果世界达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境界,人们各取所需,便不再需要有“经济”这样的行为。正因为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是稀缺的,所以会产生需求,产生供给,产生交易和市场。可是如果换个方向思考——人类最稀缺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生命。
正由于人生苦短,所有事情都要在活着的有限时间内去做,物质的稀缺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因素。由此看来,西方经济学忽视了最根本的稀缺。一句戏联称:“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的确,如果跨越了百年之限,那么尘世的是是非非、得得失失又都何足挂齿?现代科学认为,人的寿命正在不断增长,百年已经不是人生之限。可是即使如彭祖般活八百岁,岂不仍旧终有一死,与螟蛉朝生暮死有何分别。因而,汉语中的“大限”一词可谓传神,人类社会还有什么限制比生命的限制更大呢?
正是由于生命的稀缺,每个理性的经济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永生的渴望。道家炼丹修仙,佛教修行正果,埃及法老希望灵魂转世,基督教追求因信得救,都是十分理性的行为。原来宗教并不是如此那般超凡出世,无非也是追求稀缺资源的一种经济行为而已。可是这种追求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人们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同样是为了追求稀缺的资源,可是人们足够理性,没有人渴望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资源。这种追求是有限的,因而也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永远饶有趣味。在生命的市场上,人们却无法如此冷峻。他们渴望一劳永逸地获得永生。什么是永生?用经济学的语法来表达就是得到无限的生命,消灭生命资源的稀缺性。可是如果再多追问一步:生命一旦无限,这种追求还有什么意义?对永生的追求如果可以实现,就摧毁了追求永生的动力。这个悖论在经济市场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市场生生不息,活力无穷。生命的市场不可能如此。
好在,永生暂时还无法实现。这就是宗教为什么至今仍然存在的原因。出于同样的原因,所有宗教对于永生的描述只限于一幅美好的静止画面。没有一个高级宗教将这一画面再推进一步,设想出永生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生活。试想如果货物满世界都是,还有谁稀罕到市场上去购买。同样的,如果生命的有限可以解除,宗教这个大市场一定会变得门庭冷落。宗教不会愚蠢到去挖掉自己的根基。
宗教不做的事情,思想者们却偶尔会做。波伏瓦就提供了一个永生之后的动态生活场景。在她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一个中世纪的王子获得了永生的能力,本以为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所有的梦想,最终却发现每次“轰轰烈烈地干一场”之后,收获的却总是失望。他陷入了对生命的疲倦。波伏瓦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倡导者,从这部小说中可以读到她对存在意义的理解。在我看来,由于生命有限,存在才有意义。或者不如说,有了死亡,才有了存在。谁能设想出比永生不死更可怕的恶梦呢?
幸好我是会死的。有限的生命使我静夜仰望星空时充满着对无穷的钦羡,使我辛勤工作之际得到了渺小而幸福的成就感,使我面对选择时不得不放手一搏而非留待日后,使我每年春节只需要回乡看望父母、祖父母而非多如星宿的曾曾祖祖,使我珍爱每一次经历、每一丝感触、每一声感慨、每一个缘份。幸好生命是稀缺的,使我不得不熙熙攘攘地跻身于生命的大市场,丈量着一尺一寸的光阴,就像农贸市场上的一个布商,这种丈量使我的生命有了刻度,有始有终,容易把握。不然的话,我不知道我脆弱的灵魂能否承载那无穷的份量。因为有死,我才会爱。我爱的人在我的生命中得到了永生,我也在爱我的人心中得到了永生。没有人会爱上一件不朽的事情,不朽者也决不会去爱。
写到这里,我用去了我生命的一定份额,也写出了我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文字的固定比例,这就是死亡带来的意义。如此,还有什么必要感叹人生之短呢?还是苏东坡看得透彻: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又何羡欤?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8-2-22 17:21
赞啊!
最好的相对论——正因为有了死亡,所以才有了存在!

我喜欢!
作者: 我是alice    时间: 2008-2-24 16:37
同样年龄的古人比现代人成熟,大概是因为现代人寿命更长,所以更加挥霍青春年少的时光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08-2-24 19:03
有人说,在西方吸血鬼故事里,永生是一种惩罚,死亡才是解脱。
作者: boy77    时间: 2008-2-24 19:37
悲剧的诞生——你猜

看排骨兄弟的文章
就像看你猜

能静心读完一个章节
都是我这庶民的精神胜利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10:01
文明史与耕地轮作

在人类发明出化肥以前,土地的肥力曾经是一个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问题。不少最早产生人类文明的地区由于地力的枯竭而逐渐沙漠化——自然的沙漠化和文明的沙漠化。人类生产活动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从而断绝了腐殖质积累的来源,而农作物的生长又会耗光原有的营养物质。长此以往,土地成了石女的肚怀——产不出东西来了。于是风沙和阳光夺去了土地中的水分,干燥的表土流失,这就是自然的沙漠化过程。自然的沙漠化必然带来文明的沙漠化。人要吃饭才能生存,农业生产能力的衰退导致这些地方被人们废弃,文明的遗迹便逐日被湮没于漫漫黄沙之中了。非洲中部的沙哈拉、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尼罗河流域的绿洲、中国的西北地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尽管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一些地区的沙漠化趋势无可避免,既不是植被破坏的恶果,也不是现代工业所致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而是缘于第四纪冰川末期以来气温上升的长时段趋势,可是从近代以来的环境史来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整个历史中,人类都在与土地肥力的丧失进行着斗争。《圣经》中的一些内容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基督教的创世说中,上帝用六天造世界和人,第七天休息,我认为可能就是轮作制的一个隐喻(虽然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这个隐喻体现在《旧约•出埃及记》记载的“十诫”中,其第四条就是:
“你们要守安息日,把它看为神圣的一天。六天之内,你们要工作谋生,但到了第七天,你们就什么也不可以做,惟独要向上帝守安息日。”
这一隐喻在《出埃及记》第二十三章(“其他当守的律例”)就更直白了:
“六年之内你们可以耕种田地,积存土产,但到了第七年就要让土地休息,不耕不种,……葡萄园和橄榄园也要依照这条规例去行。”
“你们只要工作六天,到了第七天要休息,这样,牛驴就都可以歇息,你们家里的奴仆和寄居的也就可以得到一个舒畅的机会了。”
摩西与上帝立约之时,上帝不厌其烦地再次强调安息日:
“你要吩咐民众,叫他们定要守我的安息日,因为这是我与民众立约的永久记号,这是叫他们知道是我耶和华使他们成为圣洁的。……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都要守安息日,纪念这永久的约,这是我和他们立约的永久记号。”

可见安息日在犹太教中的重要性。在以农耕为基础的时代,通过一种隐喻的形式如此强调休耕轮作,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农业时代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学”。

中国先秦时期实行“三圃制”,一块耕地要划成三分,每年轮番耕作,总有一份是处于休耕状态。这种方式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要胜于所有耕地都进行休耕。三圃制既保证了地力的持续,又维持了产量的稳定,为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前学历史专业时,老师讲过许多关于先秦土地制度的东西,可惜那时不用功,现在又没有时间去考证,所以一直没搞清楚究竟中国古代实行什么样的轮作制)

当然,轮作的发展并没有停留在休耕这个初级阶段。张五常在《卖桔者言》一书中也提起过轮作制(“会走动的资产”)。他说:“在研究中国农业时,我很佩服中国人养鱼的智慧。水稻的田地竟然在稻收成后,加水而用以养鱼。鱼可为稻田增加肥料;鱼收获后,又再种稻。在农业上,轮植的合并选择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在我所知的数十个轮植的方式中,我以为鱼与水稻替换最富想象力。”依我看,中国的“鱼米轮作制”不仅最有想象力,也最为合乎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观,无怪乎江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正因为如此,“鱼米之乡”成为一个美丽的理想,从古到今寄托着无数人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农业时代的人类,多少还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这不仅是一种伦理,更是生存的智慧。而工业文明打破了个平衡,直到人类意识到“增长的极限”,才终于开始反思发展的模式。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一种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不会反思的人类也无法进步。记得80年代在河南老家时,每年秋天都会有几天烟雾弥漫的日子,其实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郊区农民焚烧秸杆、恰恰遇低气压天气,烟雾便盘桓数日不去。那感觉比北京的沙尘暴还不如。后来政府开始重视环境,要求“秸杆还田”。现在看,不仅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也符合最原始、却最强大的土地肥力原则。对待自然,不能抱着商业文明的价值观,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长久来看,有取有舍,才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轮作的精神,今天依然有用。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9-4-28 10:57
排骨不忘旧帖,续新不辍,值得提倡...
作者: 芳邻    时间: 2009-4-28 12:36
纯文学,学习中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15:41
排骨不忘旧帖,续新不辍,值得提倡...
玉儿 发表于 2009-4-28 10:57

值得提倡还把精华取消了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15:44
喝喝,刚看到,又加精了,欧也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9-4-28 16:40
排骨看错了吧,之前还不是,何来取消?
..hehe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09-4-28 17:03
排骨看错了吧,之前还不是,何来取消?
..hehe
玉儿 发表于 2009-4-28 16:40

哈哈,可惜没有人给你加精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9-4-28 17:42
呵呵,有人看就好...
在外面List 看头几个帖子都是排骨鱼,炸酱面的...
我饿了..hehe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09-4-28 18:14
呵呵,还是排骨鱼比较好吃
作者: 阿战    时间: 2009-6-4 23:55
各抒已见就好.用不着火药味十足.学习了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6-5 09:05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佛教则没有涉及创世说。"值得探讨。
佛教有没有创世说呢? 应该是有的。 佛教有他的宇宙观也有人类起源说。 对于宇宙观,我们都知道“大千世界..."这句话,这其实也是佛教宇宙观的体现, ...
cdzhd 发表于 2009-6-4 22:02

这段传说来自哪部佛经典?诚心请教




欢迎光临 长安新城 (http://www.caxcnet.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