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城

标题: 学佛的目的 有视频有文字有图片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7:19
标题: 学佛的目的 有视频有文字有图片
本帖最后由 安居乐业 于 2011-10-23 23:30 编辑

以下内容文字为未学依视频内容整理,文字有所精减改变。字体粗浅也是未学为方便阅读的关系自行加粗加色.法义以视频内容观看领会为主!
视频可见网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H4W8RROexM/

念佛对一个学佛人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 ,也是很普通的观念,几乎每一个学佛人都会自认为知道什么是念佛,但是念佛也是佛门当中普遍被误解的一个观念。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们念的,会认为自己是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地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说这“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念并不正确。要来探讨这个观念为什么不正确呢?就要探讨“为什么要念佛”开始,要探讨“为什么要念佛”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探讨“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7:20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
学佛的目的?
了生脱死?
消除烦恼?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7:34
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是为了要“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呢?为什么要“消除烦恼”呢?
无非是因为死亡的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苦痛。也无非是因为种种贪嗔痴的烦恼,它会带来总总的苦,好比说有了“贪”就会有“求不得苦”。佛法中讲“八苦”,这个“求不得苦”比如说钱财求不得,比如说身体的健康求不得,比如说眷属求不得,比如说事业的顺遂家庭的和乐求不得因而有苦。
讲到学佛要“了脱生死”,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有苦,然后想要来学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还有一点就是说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不可知不可预测的这些的未来,就会让人产生恐惧,所以说想要来学佛。
那么我们就要了解,这个死亡的恐惧是为什么而来?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烦恼的苦?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苦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这些所谓的恐惧跟苦它都是一种情绪,以心理学上来讲的话,它就是一种情绪。那么我们要告诉大家呢,在心理学上说“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
心理学:
“认知”影响“情绪“-----(恐惧,苦)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8:03
心理学家找了一个一岁的婴儿,三岁的幼童,一位七岁的儿童,另外找了一位成年的小姐;
这个实验首先拿了一盘东西,放到了一岁小幼儿面前,盘里放着狗屎!结果这个一岁的小婴儿看到盘里的狗屎,他伸手就抓。然后这位实验的专家再把这盘狗屎端到三岁幼童的面前,结果这个三岁幼童看了这盘狗屎他就说:哎呀!好恶心啊!恶心是一种情绪;那当然三岁的幼童知道狗屎很恶心;七岁的小孩子当然就不用试了。
第二个实验,他们端了一杯饮料,把这杯饮料拿到三岁的幼童面前,前面的一岁婴儿已经被淘汰,因为他对狗屎没有那个恶心的“情绪”,所以被淘汰。接着他们拿这个饮料放到三岁幼童的面前,然后跟这幼童讲,你还不能喝,结果这个实验的专家去夹了一只蟑螂把他丢到这杯包袱里面,然后问那个三岁的幼童说:你可以喝。结果这个三岁的幼童看了以后他摇摇头,他说不行我会吃到蟑螂,这个实验的人就再把这个蟑螂夹出来,结果这个三岁的幼童他盒了这个饮料就喝了。然后接着这个做实验的人再把这一杯饮料放到七岁小孩子的面前,然后以同样的方式,也是先丢了一只蟑螂,然后再把蟑螂夹出来,然后要这位七岁的小孩子来喝这个饮料,结果这个小孩子说:哎呀!好恶心啊!这个饮料已经被污染了,好恶心!这个是第二个实验。
第三个实验他们去拿了一个小孩子用的那种上马桶,而且是新的小马桶。前面的三岁的小孩子沾过蟑螂的饮料他不觉得恶心,他拿来喝。所以他被淘汰。那么这个实验的人把这个小婴儿用的马桶放到七岁小孩子面前跟他说这个是什么你知道吗?七岁的小孩子说:这个是弟弟妹妹用的小马桶,是弟弟妹妹尿尿还有大便用的马桶。这个实验的人跟他讲:这个马桶是新的,是干净的。在后他把饮料倒马桶里面,跟这个七岁的小孩子说:你想喝吗?结果七岁的小孩子把这我个马桶拿起来喝饮料。然后实验的人同样的情形拿去对那位成年的小姐做实验,请这位成年的小姐,问他要不要喝这个饮料,结果这个成年小姐说:哎呀!好恶心啊!马桶怎么能够喝饮料。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8:04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恶心的情绪,是受着受实验者他的认知影响。所以说心理学上讲:认知会影响情绪。同样的情形,前面我们讲过说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8:05
既然学佛说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18:08
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密”。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 我们简单的讲,就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是就是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密”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这个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密”,要依着大智慧去改变认知。然后来了生死,来除烦恼。因为你有了大智慧你的认知会转变,所以说要依着摩诃般若波罗密来了生死,来除烦恼。那么这个也许大家还有点疑问。我们再举一个比喻来加以说明。
作者: 博文妈妈    时间: 2011-10-22 20:24
我远离爱人两周年的日子将来临,
看到这个帖子,
想说机缘巧合,
想说天意佛法眷顾我,
但都无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只有两个字:谢谢!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23:35
8# 博文妈妈


阿弥陀佛!且看下面文字:
好比说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使用镜子,那我们都知道说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实在的。但是,动物学家拿猴子来做实验,结果这个猴子看到镜子当中的影像(其实那个影像是自己)。他看到镜子中的影像,结果张牙舞爪,要跟镜子中的那个影像,好像要跟他打架。拿着香蕉的猴子看到镜子中那一只猴子手上拿着香蕉,他竟然把自己的香蕉丢掉,要跟镜子中间的那只猴子,去抢他的香蕉;这个就表示说猴子并不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他不是真实的
但是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说透过观察这个镜子上的影像是生生灭灭的,是起起落落的,知道说镜子上面的影像不可能会永远存在的,是会有生灭的,有生灭那就不实。所以说他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是生灭不实的。但是他没有看到那面镜子。其实这个情形不难理解。假设说有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大到我们看不见它的边缘,那这个时候镜子里面的影像常常就会被人家误以为是真实的影像。那么这第二种的情形就像这样子,他看到镜子里面的影像,他没有看到镜子,他知道影像是生灭的,但是他不知道镜子在那个地方。
还有第三种:他看到了影像也看到了镜子,他知道这个影像其实是这个镜子所显现出来的,以这三种情形来看的话,我们假设说把它比喻作人,那么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三种人当中第一种人是最愚痴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真实的,他都不晓得。第二种人就像佛法当中说这个人他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不真实,他可说是有解脱的智慧,他不会执着镜子里面的影像,但是他没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没有去找到那面镜子,他不知道镜子的所在。第三种人他不只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生灭不真实,他更实际上去找到那面镜子,知道镜子在什么地方,他也知道说镜子上面的影像其实是镜子所显现出来的。当然这三种人这最后一种他就是不只有解脱智慧而且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找到那个镜子。那么我们以佛法上来讲,  祖师讲: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祖师的这一句话我们把他拿来用在刚刚譬喻的那个镜子影像加以说明,大家就能够比较清楚。我们这个生死的是我们的五阴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这个是有生死的,这个有生死有生灭的五阴其实就好像是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镜子上的影像他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不会不生不灭。永远不是恒常的存在。但是前面我们引  祖师的那句话:一切众生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23:37
一切众生具有
如来的智慧德相

摩尼宝珠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2 23:40
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他自己的那面镜子,自己的五阴都是那面镜子所显现的影像,那么在佛法上说这面镜子,就把他称作摩尼宝珠,说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摩尼宝珠啊!由这个摩尼宝珠来显现你的色身,你的见闻觉知心。然后你的色身你的见闻觉知心就这样子一生一世在这个摩尼宝珠的表面显现了又消失了,然后又再显现又在消失所以说有生有死,同样的我们所执著的我所,前面跟大家说明过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以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那个“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和。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富健康眷属有起落。可是“摩尼宝珠”他恒然存在,他恒是那样的清净,那么的洁亮。如金刚一般永不断灭。这样子去认知之后,就能够很自然的了生死除烦恼吗?因为你没有必要再去为那个本来就是会生灭的镜子上面的影像,那个宝珠上面的影像而去恐惧他随时将灭嘛,所以说,就佛法来讲来的话就是找到你的摩尼宝珠!今天讲到这边。阿弥陀佛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05
学  佛的目的(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yTGwWKGmbs/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的解说当中,我们告诉大家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宝珠,而我们的五阴身其实就是自己的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他是不生也不灭的他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己有实相的智慧。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09
本帖最后由 安居乐业 于 2011-10-23 22:49 编辑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说: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  佛世尊,欲令众生开  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  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  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  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

未命名0001.jpg
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  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  佛法,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他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  佛的知见。当然  佛的知见就是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  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而且还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11
这个摩尼宝珠在  佛法上来讲
未命名0002.jpg
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如来藏,所以说学佛要了生死除烦恼,就是要找到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可是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16
本帖最后由 安居乐业 于 2011-10-23 22:46 编辑

释迦摩尼  佛在《法华经》当中他又这样子开示,他告诉舍利尊者说: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法华经》卷1
未命名0003.jpg
这个意思就是说,   释迦牟尼他降生到人间,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   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那么进一步  佛所立的誓愿就是为了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  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就是什么?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  佛。所以说既然  释迦牟尼  佛他立这样的誓愿,要让众生将来都能够跟他一样能够成  佛,那么他所要开示悟入,让众生了解的这个  诸佛世尊的所知所见,那就是佛世尊的认知。那就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宝珠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的那个五阴身是虚妄,种种的我所是虚妄,这样子了知以后具有了解脱智慧,更要具足有实相的智慧。也就是要证得众生个个本际的那个生命实相---真如  佛性 就是刚刚所说的如来藏,而且呢,又要证知他的无量无数的功德。今天我们释迦摩尼  佛的教示来修学佛法,也不能够违背他的本愿。他的本愿就是要让众生悟得生命实相这个真如  佛性如来藏,而且要以成  佛做为我们修学的目的,所以说讲到这边,就是告诉大家学佛的目的,其实最终就是要成佛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22
本帖最后由 安居乐业 于 2011-10-23 22:51 编辑

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那么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
佛教与其它宗教信仰究竟有何差别?
未命名004.jpg
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
一般人常常认为说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说修学  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事业顺利,追求身体健康,追求家人平安,都是在这些事项上用心去追求

可是  佛法只有这样子而已吗?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24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用心在学佛的人他很用心的在  佛教当中去修学 去护持。别人会说他在学佛,他也会自称是学佛人。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2:55
可是一个接受其他宗教信仰,尤其象是一神教。所谓一神教,他们就是认为有一个绝对无上的神,是宇宙万物唯一的主宰,并且积极投入在这个宗教信仰当中的人
未命名00.jpg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说象这样的一个一神教信仰的信徒跟教友,他们会自称说他们是属主,是属于主的,他们会自称生命在基督内。像基督教他们就是说:生命在基督内。但是他们不会说,他们自己是在学上帝在学基督。纵使说有,也许有的信徒会这样讲,说他是在学主耶稣基督的和蔼、学主耶稣基督的慈善。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00
本帖最后由 安居乐业 于 2011-10-23 23:01 编辑

但是也跟  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不一样,因为  佛教当中的学  佛,除了要修学  佛所说的法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并且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成佛,就象刚初入  佛门受三皈依的时候会发四宏誓愿所谓
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未命名3.jpg
要发这样的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  佛果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02
但是在刚刚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说在基督教当中在学主耶稣基督的人呢,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爱主,为了要属主,跟主,侍主,传主,要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当中,最后要象迷路的羔羊呢,回归到那个放牧的人,也就是他的主人的监督,成为蒙主召选的那个仆人,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说过或者是想过说,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主,成为耶稣基督,当然就更不会有信徒自称是在学上帝,希望 自己将来也成为上帝。其他的一神教也都是一样的。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16
本帖最后由 安居乐业 于 2011-10-23 23:22 编辑

所以说宗教信仰当中的信徒跟  佛教当中的学  佛人,他修学的目的是有着截然的不同的。那么这边我们还要再说明,就是说宗教信仰当中的神祗,像神道教的神祗,或者是说像一神教的教主 天主他们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以  佛教的十法界判定他们的地位是什么。  佛教当中说一切的众生,包括  佛也是一样的,依着他们过去所造作的善恶还有净业,然后就会受报到各个不同的,这个法界。所以有所谓的十法界的区别
未命名1.jpg
那这个十法界讲的就是四圣法道,还有六凡业道,合起来总共就是十法界。那其中的这个六凡业道依照  佛经上的说明,说因为每一个业道他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清净,有的是污秽。好比说我们现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来讲人的生活环境是比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清净,那么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比一般的这些动物畜生道的这些有情他们的生活环境要富足。那么由这样子清净以及污秽的不同,还有富足跟贫乏的不同,所以这个六凡业道对众生就会有不同的效益,也就是说你出生在这六凡业道当中,你所能够感受的那个效益那当然就不一样。所以说六凡业道他会有那个价值的高低不同 所以刚刚所讲的人的这个法界,他的价值当然是一般来讲是比畜生道这些有情的法界他的价值要,所以说  佛法上就有了所谓的“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罗还有人,“三恶道”就是畜生,饿鬼还有地狱的众生。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那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升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以至于说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 杀人越货以至谤  佛 谤法的恶业,就依着他所造恶业的轻重会受报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当中去种种的。这六凡业道当中的天道是分属于欲界天,色界天还有无色界天。其余的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四个法道那就是在欲界天之下的欲界,那阿修罗,他只是遍在天人畜生饿鬼还有地狱这五道当中,和刚刚所说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成为三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种业道,那么三界跟六道合起来就是三界六道,三界六道都不离凡夫境界。为什么说不离凡夫境界,因为都脱离不了轮回。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23
那么一般人所称的这个宗教信仰,像神道教的神祗,或都说一神教的教主呢,最多只是三界当中。欲界天的众生就是欲界的天人,那还是凡夫境界。那如果说他没有禅定的功夫呢,就没有办法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但是色界无色界天,还是凡夫境界。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不管是欲界天的天人或者是说人道的人,或者是说,前面所讲的阿修罗他是三善道之一,以至于说色界无色界天的那些天人他们都是因为过去修习善业或者是定业所得的那个果报,所以生到他所相应的业道去受报受偿。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24
如果没有兼修能够证得四圣法道的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苦,那么受报到这个三善道的众生,他的业报受尽,也就是说他过去所造的善业净业受尽之后还是免不了要下堕到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去受苦。那当然就离不开三界生死的轮回,所以我们说这六道都是凡夫境界。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25
至于  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都是能够让修学的人,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法道。可是这四圣法道他并不是独立于前面所说的那六凡业道而存在的。这四圣法道的圣人还是存在于六种业道之中而生活,也就是说这四种人虽然也是生活在六种业道当中但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的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选择了成就解脱智慧,以至成就实相智慧的修行法道。这样的法道决择不同,就会形成了  佛教三乘的差别。如果说修学  佛法的目的是在亲证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果,以这样来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那这就是声闻乘或是缘觉乘,但是这样的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  佛人。因为他们虽然修学  佛所说的法,可是只是修学其中一小部分的解道而已,他们虽然具有解脱的智慧,但是没有证得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就是没有找到那颗摩尼宝珠,所以不具有实相的智慧。终究是与成就  佛地的那果德是无缘的,永远不可能成  佛。所以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学  佛。只能够是学声闻阿罗汉或者说是学缘觉辟支  佛。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27
至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胜人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 一切种智 为修学  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  佛人。因为依着  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  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走过程,最后必定会成  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  佛人,那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  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  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涵盖了神道教的神祗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  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那个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  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象其 的宗教信仰只是来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呢只是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1-10-23 23:27
所以如果认为说,  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 的宗教信仰没有差别,其实是把  佛教浅化了,把  佛教世俗化。我们要特别的说明。在  佛法当中修学,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  那这样的人虽然说在修学  佛法,可是就象《法华经》当中所说的那个从小因为离开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贫困,心量狭小,而且只知道求衣食温饱不知道更求其 珍奇宝物的那个穷子一样真是太可惜了。
我们今天的解说到此。阿弥陀  佛!
作者: 群而不党    时间: 2011-11-9 16:36
阿弥陀佛!
学习了
作者: 群而不党    时间: 2011-11-9 16:40
本帖最后由 群而不党 于 2011-11-9 16:44 编辑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佛教其实不是宗教,起码是无神论的宗教呢
所谓:众生平等,人人皆可为如来,佛者觉悟的人,人者未觉悟的佛
作者: 麦太太    时间: 2011-11-11 10:39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记得以前听过的潘多拉的故事,潘多拉由于受到众神的祝福而变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女人,但是由于太完美而让她觉得生活少点什么,于是她打开了那个盛满罪恶的盒子。听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很小,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个女人怎么这么笨啊,放着好好的幸福不要,偏偏要去碰那个罪恶的盒子。现在想想,如果世界真的有朝一日变成天堂,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罪恶只有幸福和安宁,那那个时候的人们生存的动力会变成什么呢?没有黑暗的阳光是否还能像现在那样让我们奋不顾身?

  人生八苦,真的很苦吗?抑或是那颗小小的枇杷糖,入口苦涩最后却甜蜜清凉,回味悠长。
作者: 江原道的春天    时间: 2011-11-11 13:21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佛教其实不是宗教,起码是无神论的宗教呢
所谓:众生平等,人人皆可为如来,佛者觉悟的人,人者未觉悟的佛
还是要熏习一些佛法正知见才能有所思维,否则无论怎么想,都没有思考的基础,因为都是依照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去理解,难免有种种偏差。
作者: 麦太太    时间: 2011-11-11 14:10
佛教是宗教,也不是无神论。
只不过,个人学佛的目的不同而已。
作者: 麦太太    时间: 2011-11-21 11:46
人生八苦,真的很苦啊
作者: 名叫狼的羊    时间: 2011-12-8 17:29
重在修心,生活中的实修,用佛法的智慧指引生活,不然就算是会背了众多经典,不能落在实处,也是枉然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11-12-12 14:41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太虚法师
作者: 南山白鸟    时间: 2012-3-23 21:19
得道长乐,佛法等诸法只是工具而已
作者: 安居乐业    时间: 2012-6-6 11:22
这篇文章当时未学是学了看了一年后整理的文字,里面的法义胜妙。因为长的关系,未学尽量分段做了整理以方便分享给大家。
不敢回贴,只因确是这样的精妙的法义未学不敢回。
建议若有同修可以这样的看:
1.仔细看,看完,不仅是看“学佛的目的”这样几个字
2.消除慢心
作者: runnerdx    时间: 2016-1-14 17:48
读研时参加过一个学佛的小组,当时学的是楞严经,非常怀念这段经历。不知道新城附近有学佛的小组吗?谢谢!




欢迎光临 长安新城 (http://www.caxcnet.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