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38|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侃侃红楼(欢迎灌水!)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0

好友

7670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05-10-21 12:29 |只看该作者
红盲灌水占沙发。。。
NIMBUS

180

主题

0

好友

556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5-10-21 13:15 |只看该作者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俺就是一俗人!有时也附庸风雅!

33

主题

0

好友

7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05-10-21 13:26 |只看该作者
曹雪芹的《好了歌》,警世之作。

153

主题

0

好友

1624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5-10-21 13:31 |只看该作者
『天涯杂谈』不可言说冷宝钗——读红杂记

作者:狰狰 提交日期:2005-6-6 9:55:00  

??一直觉得,红楼女儿里,最难落笔的,就是宝钗。
  
  开始读红楼时,就有困惑,十余支红楼梦曲,曲曲写尽了各人的性情际遇,却何独漏下了群芳之冠的宝钗?在本属于她的位置上,却是以宝玉的口吻长叹而出的《终身误》,正应着黛玉那凄婉缠绵的《枉凝眉》。或许,这正是所谓旁敲侧击,不犯正位?或许,连作者自己也感到了这个形象的难以言说,不可言说?
  
  黛玉感性,宝钗理性。
  
  黛玉是性灵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饰。爱也罢,厌也罢,一切都摆在那里任人评说。
  
  宝钗是智慧型,含而不露,游刃有余。褒也罢,贬也罢,却总是一时难以看清说透的。
  
  风姐亦绝顶聪明,但聪明得太过张扬,不留余地,终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枉送了卿卿性命。若置身庙堂,少不得是炙手可热翻云覆雨的一代权臣,只是彩云易散,冰山易化,恐难逃和砷之流下场。
  
  探春也才华出众,但更有丈夫气概,刚直严正,锋芒毕露,也少不得开罪小人。若步入朝堂,必然是令人敬畏的一位直臣。但也可能忠而见疑,信而被谤,走上历代逐臣之路。
  
  
  宝钗的聪明,含而不露,却又无所不包,若与风,探二人并立于朝堂,定是岿然不倒的三朝元老,但若论及贤愚,却又比不得那二人黑白分明,教史家一时难以措笔。
  
  偌大的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 种种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恰如那柔软无形的蛛网,稍不留神,便是“拂了一身还乱”。谁能进退自如?谁能游刃有余?便是八面玲珑的风姐,也难免处处树敌。而唯一获得完美名声的,大概只有宝钗。 不必说那一言九鼎的老太太,不必说那些玲珑剔透的小丫头,只看看那素来疙瘩心胸狭隘的赵姨娘,也对宝姑娘赞不绝口,便可知她的成功了。而对于湘云黛玉这一双孤女,这位宝姐姐无微不至的关心,更令她们如沐春风。
  
  可是,这春风,是真?是幻?
  
  金钏儿羞愤投井,结束了一条如花的生命,但宝钗一句 “糊涂人”,便判定了这死亡的可笑与无谓,抹去了姨母心头残留的一点愧疚。
  
  三姐自尽,湘莲出家, 演就一出惊心动魄的大悲剧。那呆霸王犹自泪痕满面,恋恋难舍,而宝钗也不过淡淡一句“命中如此”,她提醒哥哥的,只是生意事务。
  
  在这样的瞬间,我们感到的,只有冰一般的冷。
  
  这冷,不同风姐, 风姐是冷酷的,这冷酷,源于自身的嫉妒与贪婪。
  
  这冷,不同惜春, 惜春是冷漠的,这冷漠,基于对外界的绝望与恐惧。
  
  而宝钗的冷,似乎与生俱来,是一种无所动心无所动情的冷静。
  
  读李泽厚中国古代史论,有一章印象很深 ,即 “孙老韩合说”,老子不与庄子并列而与兵家、法家合说,很出意料。但细细读来,却确有独到之处。
  
  同为道家,老庄,的确是同而不同。
  
  庄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在槁木死灰中仍保留这对生命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在守分顺时中有着遗世独立的放诞高洁。如果说黛玉身上有道家气质的话,正近乎于此。
  
  老子却寡情薄恩,不露声色,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 那是一种诉诸于理性而不诉诸情感,诉诸现实利害而不诉诸个人好恶的极端冷静的用世之术。如果说宝钗身上亦有道家的气质的话,却近乎于此。
  
  而在她身上,这分理性冷静,又与儒家的明哲保身,中庸之道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高度冷静,近乎完美的处世艺术,
  
  金钏儿投井,三姐自尽,湘莲出家 …… 这些人的命运既与她无干,又何必为之太息?这种负气自尽,为情痴狂的非理性举动,在她眼中原也不足取。何况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太息又何曾能追回什么?重要的,还是将现实世界里的事情处理妥帖……
  
  
  一句 “糊涂人”并不代表着她对金钏儿的嫌恶,只是就事论事的冷静分析,而这轻轻一句话,原也不是特特批评地下的金钏儿,只在平服眼前姨母心中的愧。 那一套崭新的衣服,又何曾包涵着多少对金钏儿的同情?不过是为姨母圆一个面子,贴一点金。姨母得到了面子与心安,她得到了姨母的感激和器重。这就是圆满的结局,至于什么忌讳不忌讳,在见识高远的宝姑娘心中,倒的确是不值一题的。
  
  
  至于三姐、湘莲,这些远在她生活之外的人,更是不足介怀的,比不上犒劳伙计来得重要,这虽也不是她自己分内的事情,但到底,是自家的生意。若宝姑娘自己便是男儿身,这样的事情,又哪里需要别人的提醒?只有那糊涂的哥哥,才分不清轻重缓急,呆做着与事无补的喟叹与寻觅。
  
  
  那么赵姨娘,又与她的利害有什么相干?这地位如此卑微之人也值得笼络?又哪里用得着讨好? 的确,卑微如赵姨娘,是犯不着讨好的。但是,至卑至弱之人,有时也正是可怕可嫌之人,只要给他们机会。心胸狭隘的赵姨娘,是那种只要有机会,决不放弃报复的人。 风姐宝玉的性命不也险些断送在她手中吗?换而言之,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种人,固然用不着讨好,却最好不得罪。何况不就是小小一份礼物吗?至于那性格温顺,安静得好象不存在的周姨娘,倒真是可送可不送的,所以我们也看不到她给周姨娘的礼。 这样长远的道理,风姐是永远不明白的,所以她也想不到有一天卑微的环儿会把娇贵的巧姐捏在手心里。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 宝姑娘的聪明,就在于她的不张扬。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安分守拙的温厚外表下,却是无所不包的。
  
  
  扑蝶一场,历来为人诟病,拥林派多以为其用心险恶,刻意嫁祸。但其实,所谓金蝉脱壳,不过是趋利避害的本能自保,若可以不拉扯上别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只是情势使然,若要自保,少不得临时拉过一个人来,既然本来是去找黛玉的,便也顺口喊出了她的名字。于是自保的目的之下,便无意中有了“嫁祸”的事实,虽然并非存心。
  这一场戏,如东风乍起,来得猝然,去得也猝然,快得让你来不及有所反应,那一池涟漪早已平复如镜。只是当一切都过去之后,回视一切,却不能不咀嚼出许多的“不同寻常”。
  
  这十几岁的少女,竟有如此的不同寻常的冷静。金蝉脱壳计策未见得就是多么高明,但难得的是完成的迅捷 —— 仅仅是在小红推窗那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脱身的计划就已经形成,而且完成得如此自然从容游刃有余。对比鸳鸯撞上司棋的惊慌,害怕,羞怯 …… 确实是不能不佩服她的冷静。
  
  
  同样不同寻常的是她对小红的了解。这个面目俏丽的丫头,虽也身在怡红院,却不过做些杂役,便是那一味多情的宝玉,眼中也不曾留下她的身影,偶然一见,只有陌生诧异。虽也想过提拔,却苦于又不知性情。可是,仅仅是隔窗的三两句话,宝姑娘便听出了小红丫头的身份,更有心中的一段评语—— 刁钻古怪,眼空心大。不是时时在意,步步留心的精细人,哪里有这番丘壑? 但除却留心二字,这一半,大概也是天分或本能。历来治世之才,多有这样的天赋。本来这样的博闻强识,用于学问,便是无所不通,用于世情,便是无所不能。 前者成就学者,后者成就能臣。 若身为男子, 宝钗该是后者,但身为女儿,她的精细也只好用在大观园这小小的一片地方了。且看:探春在园里大搞包产到户,却一时找不到打理竹林的妥当高手,有人提出莺儿的娘,而宝姑娘却提出了茗烟的娘, 又是诚朴可靠之人,又是莺儿干娘, 事情自有人去做,名分上又不逾越。真正是四角俱全,妥妥当当 。这客居的宝姑娘,实在该让大奶奶三小姐觉得惭愧的,自家园里的事情,反不如她清楚。说到那富贵闲人无事忙的宝二爷,恐怕更不知老叶妈何许人也?
  
  这样的洞悉人心,通透世情,也实在很难用好或坏来一语定之的,
  
  只看她如何用?
  
  大部分情况下,原是彼此有利,双赢互惠的事情。即如自己的生日,顺着老太太的心,点些热闹戏文,老人家开心,大家欢喜,也难说有什么不好。虽然认真说起来,这里面原没有多少真情,但本来不过是客居,倒也难苛刻强求。便是我们自己在外做客,大概也少不得有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时候。
  
  
  她明白云丫头的娇憨直爽,心无成府,所以可以明公正道得为她代办宴席,她深知林妹妹的孤苦娇弱,敏感自尊,所以雨夜静静送在她手里的,是知心着意的一包燕窝。于是云丫头和林妹妹那单纯透明的心,都不加掩饰交付给了她。但宝姐姐的那一颗心,却不是她们所能看透的。
  
  可是,深知小红丫头那头等的刁钻古怪,眼空心大的她,轻轻的把窃听的嫌疑转移到林妹妹身上,虽说并非事前的存心刻意,却也一瞬间见出了内心的那一抹不甚高尚的阴影。
  
  但冷静得几乎超出其年龄的宝钗,也有不冷静的时候:
  
  宝玉当着众人的面,说她像杨妃,她勃然色变,反唇相击。
  
  宝玉挨打,她送去医药,一时失语,在床头娇羞满面。
  
  哥哥混闹,张口说她护着宝玉,她委屈得失声而哭。
  
  这嗔怒,娇羞,流泪 …… 在黛玉,几乎是常态,而在宝钗,却只能说是“失态”,这仿佛冰雪堆成的宝姐姐,有这样的失态,唯一的解释,只有 —— 爱 。
  
  可是,少女情怀总是诗,即便冷静如宝钗,她的心中,又怎么会毫无涟漪呢?早在家中,和尚就对她的婚事做了预言。若说是毫不在意,一笑置之。这一向朴素淡泊的宝姐姐,又何必把那沉甸甸的华丽金锁整日挂在胸前?
  
  犁香院里,宝玉本是前来探病的,宝钗却提出了看玉的要求,并忘却矜持地“挪近前来”,将那玉托在掌中,细细鉴赏 ……
  
  怡红院里,莺儿正为宝玉打汗巾络子,一进门的宝姐姐却提出了把玉络上的新建议,而且提出了孔雀金线的配色方案。可为什么,偏偏是金线 …… 一切,与其说是刻意,不如说是下意识,但正是这下意识里,透出了真情。
  
  但宝钗毕竟是宝钗,即使偶有一缕情思萦绕,她也必以理制情,即如探视挨打的宝玉时,一句心疼还没出口,便觉失言,转眼又谈起大道理来了。
  
  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 …… 这远近的关系原是那般微妙的艺术。更多的时候, 她矜持的身影,总远着宝玉。 而她的目光,若有意,若无意,总不曾离开怡红院,连那粗使丫头小红,那不为人知的老叶妈都不曾逃过冷静的眼光。
  
  如果说黛玉的爱情是心灵的爱, 那么宝钗的爱便是头脑的爱。
  
  虽说进府不久,但从风姐那露骨的玩笑,老太太那“两个小冤家”的抱怨里,她分明感到了什么。只是外表上,却仍然一副超然事外与己无干的模样。甚至,她还应和着风姐, 开着林妹妹宝兄弟的玩笑。
  
  
  单纯的黛玉,要的只是宝玉的一句话,一颗心。 但聪明的宝钗,却知道宝玉本人并不是关键,决策的权利,本不在他手中。于是,当黛玉的心一天天走进宝玉的心时,宝钗的身影, 却一天天走进老太太太太的心。
  
  
  可是,得到婚姻的宝钗,并不曾得到爱情,
  
  其实,从理性上说,宝玉并不是她理想中的完美男性,对他,她时不时,露出一缕嘲讽轻视。也或许,她对宝玉的爱中本来就有有些母性的成分。她相信时间会消磨宝玉的孩子气,相信自己可以将宝玉领上正途,就像古代的那些贤德的妻子。可是,她不了解宝玉,宝玉的“乖张”,不是孩子的稚气,而是骨子里的东西,即使她如何努力,也是改变不了的。更不用说他与黛玉的那一段情,那不是死亡可以带走的,也不是理性的她可以了解的事情。
  
  
  黛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宝玉既是她今生唯一,天下男人,都不在她心头眼中。即使尊贵不凡的北静王,也不过是臭男人一个。宝玉洞房花烛之夜,便是她泪尽而亡之时。不能想象,黛玉可以陪着一个不爱的男人共度一生,哪怕他在世人眼中如何优秀。
  
  但宝钗不同,即便不能嫁给宝玉,只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依然会是一个对丈夫忠贞不二,与夫君相敬如宾的贤妻。因为对她来说,理永远高过情字。
  
  
  和黛玉在一起,无论有多少眼泪烦恼,但你却确实地知道,你真真切切痴痴迷迷地爱过。和宝钗在一起,无论如何令人羡慕,但永远不能确定的是,所谓的爱到底有没有存在过?也许,这正是宝玉的无人领会的终身遗憾所在 ——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而对于宝钗,今生最大的错误,也许只在于,身为女儿家。
  
  纵有一段高远的青云之志,却终究,还是要凭借那并不把稳的“好风”,这是个男人主宰的世界,无论他们多么庸碌,却可以决定她的命运。说到底,柳絮终究是柳絮,原本是轻薄无根的东西,又如何能比得上大鹏? 这属于女性的无奈的命运,黛玉凭着与生俱来的那分敏感,早已看得清楚不过,而志向高远的探春, 在才华与命运的矛盾中,也早已经深深感受。只是一向聪明的宝钗,却偏偏不曾看到这一点,偏偏在一片哀音中唱出了意气风发的高歌。也许,这时的她,还是太自信太年轻了。真正的悲凉滋味,只有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体会。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156

主题

0

好友

6873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5-10-21 14:41 |只看该作者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msn:rastusly@126.com qq:21476107

158

主题

0

好友

45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5-10-21 16:10 |只看该作者
宝钗是个政客

85

主题

0

好友

751

积分

超级会员

石涛他爹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05-10-21 18:09 |只看该作者
有好点的批本红楼梦吗,推荐一下!
据统计,大雄在《哆啦A梦》全集中一共被胖虎揍173次,被老师骂60次,被妈妈骂了327次,被狗咬23次,掉进水沟14次,可见我们大雄是多么乐观的活着,我前面的困难算什么,我也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29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05-10-22 15:52 |只看该作者
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聊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29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05-10-22 15:54 |只看该作者
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
聊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183

主题

0

好友

317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05-10-22 22:34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宝钗

158

主题

0

好友

45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05-10-24 13:05 |只看该作者
“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察颜观色,处处留心”

一旦时机成熟,该出手时就出手......

178

主题

0

好友

252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05-10-24 13:14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宝钗
胖肉肉,我不吃

124

主题

0

好友

347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05-10-24 13:51 |只看该作者
因为宝玉中意黛玉,所以我也喜欢黛玉。
至情至性之人也。
快乐生活

78

主题

0

好友

2800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05-10-24 14:39 |只看该作者
俺从中学时代起,就狂热地喜欢黛玉,特别爱看80年代版的《红楼梦》,觉得陈晓旭演的黛玉就是我想像中的样子 [s:61]  [s:61]  [s:61] 看到黛玉临终前烧东西,我哭得那个伤心呀 [s:11]  [s:11]

但随着俺的成长,越来越欣赏和喜欢宝钗了 [s:12]  [s:12] 宝钗虽说假了点,但至少会给人留面子,不像黛玉心胸狭窄,总让人下不来台。

生活中要真有以上两人,估计也是宝钗受欢迎。 [s:58]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34

主题

0

好友

175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05-10-24 15:07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里的那些人,
我真的喜欢的很少
要说真的喜欢的
也就是刘老老了
率真,可爱
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
善于自救
具有现实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6-18 01:56 , Processed in 0.0584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