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着五千年的智慧走(转帖)

[复制链接]

30

主题

0

好友

4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9 20: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跟着五千年的智慧走(2011-12-17 08:17:56)转载▼标签: 杂谈  
  跟着五千年的智慧走



——《弟子规多媒体学习软件》赏析之四



主讲老师:蔡礼旭,1973年出生于台湾,从事儿童经典教学,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2004年底,在香港开办10天的“幸福人生讲座”,以德行教育为主要科目,获得热烈肯定。先后在国内许多省市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地成功举办过300余场传统文化讲演,获得当代名师大德及国学名家的高度赞赏和推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他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本文为蔡礼旭老师2010年在新加坡的一篇演讲,原题为《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有删节,小标题是编者加的。





一、要抓住德行这个根本



今天很荣幸,能跟诸位交流学习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诲。祖宗的智慧绵延了五千年不衰。祖宗文化就像五千年的长者,在指引着我们,在庇荫着我们。我们用五千年的智慧,来经营我们的人生和家庭,这是一种福分。

学习的目标不对,所有的努力可能背道而驰。我曾经在大学跟同学们交流,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读大学的时候德行好?他们马上说,小学的时候。那我们想想,小学到大学多读了十几年的书,结果反而德行退步了。



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哪一个时代的父母花最多的时间教育他的孩子?是我们这一个时代。而这五千年来,哪一代人教的德行最差?好像是我们这个时代。花最多的时间,却得到最不好的结果,这个不划算。



老祖宗常常教诲我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君子指有德行的人,他有了德的本,他这一生可以成就。家道有了德行的根本,这个家道就能兴。国家有了德行的根本,这个国家就要兴旺起来。

但是假如没有找到本,那就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那要有好的结果就不容易了。比方我们在经典当中常常读到,“读书志在圣贤”,这目标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这个时代,读书志在考试,读书志在考高分,读书志在赚钱,读书志在拿到高学历,会是什么结果呢?

高学历、钱、分数都是梦。高学历等于家庭美满、人生成功吗?可是高学历高离婚率。假如他只有看到学历,而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本是孝道、是德行,他没有了德行的根,高学历跟高收入,对他来讲很可能是祸,而不是福。财色名食睡一来,兵败如山倒。所以德才是宝藏,而不是有多少钱才是宝藏。所以“德者本也”,财富、外在的才华是为德所用,它属于末,而不是根本。



我们读书十几年,对德行的教育部分,着力不够。一位教育部的人员说,这个时代,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小学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学大学的课程,大学学幼儿园的课程。这个人生忽略掉的东西总要回来补,不补不行。可是假如等到他二十几岁再来补德行的时候,就很不容易补了,为什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德行教育愈早愈好。

《易经》六十四卦其中一卦蒙卦,就告诉我们“蒙以养正,圣功也”,孩子从小扎德行的根基,这是人世间最神圣的事业、功业。“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在孩子小的时候,只着重他的知识技能,却没有好好的成就他的善良、成就他的孝心、成就他的德行,那很可能上大学了,还要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



一所很知名的大学,有一条校规,“考试不要作弊”。这是幼儿园就要学的,但是说实在的,现在读大学的人,几个人做得到?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下联说“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及格比人格重要,羞耻心在不断往下堕。以前的人要留住人格,哪怕有杀身之祸。可我们现在就因为一个分数,能够把人格给卖出去。

价值观不断的在被误导。以前的人绝不讲谎话,现在你能骗得了人你很有本事。廉洁、勤俭,现在都被人家笑。台湾几十年前有一个官员,非常的清廉,但是到他儿子那一代,儿子笑爸爸太古板了。所以人不学不知义。不学以后,人生的价值标准会堕落得非常快。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父母的有责任教给下一代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不能只看孩子眼前的分数,还要看到他一生的幸福,他一生中应该具备哪些做人做事的态度、德行。君子务本,一定要抓住德行这个根本。



二、修德要去掉功利心



成绩是表面的。我从小成绩不好,我父母没有那种攀比。我记得我那时候成绩考不好,听到爸爸的摩托车声到了,我赶紧到楼梯口等爸爸,然后一看到爸爸,就跟父亲讲,“爸,考不好。”结果我爸就说,“加油,加油,下次考好。”我这个石头就掉下来了,因为我考不好已经很难过了,父亲再骂我,那我就更难过了。

而且我的得失心特别重,我记得有一次我考九十八分,哭了两个小时,因为差两分一百。大家想想,一个人考九十八分哭两个小时,您觉得他以后会不会幸福?这么患得患失会幸福吗?他假如当了经理,他又想当副总;他当了副总,他又想当总经理;他有了宝马,他又要奔驰。所以在得失心当中,不管他拥有什么,他都不会幸福。知足常乐,知足才能让人幸福,我们如果希望孩子幸福,就应该去掉他的得失心,让他形成知足、感恩的人生态度。



有一些人平常成绩都不错,一遇到大考就失常,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胸狭隘,患得患失,导致考试不顺利。量大福大,心量才是福报的根源,心胸太小,功利心太大,折福了。

学圣贤教诲,首先要先放下一个功利心。欲速则不达,因为一求快,就浮躁,人一浮躁,就感受不到圣贤人的智慧。所以修学,首先要把浮躁的气要调伏下来。什么都要快,连学习古圣先贤教诲都要立竿见影,心急于求成了,就不在道中。



有一个孩子他在胎中的时候,妈妈喜欢打麻将,怀孕的时候还打麻将,不过她还看了一些书,说要胎教,所以把好的音乐,绑着一个录音带,然后给孩子听,说给孩子做胎教,听这个古典音乐,然后她打她的麻将。所以人不找到根本,很多努力没什么价值。根本在心,德行是心地功夫,根本在身教。结果这个孩子出生以后,半夜不睡觉,除非听到麻将的声音,他才入睡。



学习的心态非常重要,不能勉强。勉强的事情一定会有副作用,没有道法自然,太强迫、太强求,揠苗助长,有功利,急于求成,效果一定不好。

小孩子学走路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全心全意信任孩子,孩子的潜力能发挥。有没有父亲说,孩子,你已经跌了一百次了,我接下来只给你五十次机会,你五十次走不好,别走了,脚会受伤,我买个轮椅给你坐。你看你有要求了,那个孩子走路会开始发抖,因为他有压力。人有压力的时候,他的潜力发挥不出来。

现在小孩子读书,小学就有人自杀,大学、研究生那就更多了。孩子都被我们的要求、控制欲望给障住了,孩子已经痛苦到不想活了,我们感觉不到,我们只专注到他的分数而已。



而我们的本能跟孩子是心意相通的。我们要恢复这个本能才对。我姐姐的孩子,一哭,他妈妈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然后孩子学讲话,牙牙学语,讲了一大堆,我一句都没听懂,但他妈妈每句都能听懂,还做翻译,一句一句翻译给我们听。你说那个是耳朵在听,还是心在听?那言语我也听到了,怎么听不懂?所以这个是天性。父母就是用这种天性去鼓励孩子,孩子在这种完全的信任当中,他学会走路了,学会很多生活的能力。而孩子对父母的孝也是天性,他不对了,父母处罚他,他不只没有任何责怪,还往父母的怀里钻。

所以保持天性的爱,去掉功利心,最能让人孩子的潜力不断发挥出来。纵使孩子现在已经十五、十六岁了,还是要回到孩子学走路那个时候,父母信任他、鼓励他的那个心境,孩子的潜力就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修德要落实到行动



学德,要内化成我们的存心,而不是只学到这个文字而已。我学过了,拿着学的东西去要求别人,这个态度不对,要往内要求自己。我们有一些课程结束,一些朋友都会走上来,说这一节课我太太最需要听了,这一节课我先生最需要听了、我儿子最需要听了。所有的人都需要听,就一个人不需要听了,谁不需要听?自己不需要听。

所以“教儿教女先教己”。我们当父母的先是好弟子,才有可能教出好弟子,先是孝子,才有可能教出孝子。对《弟子规》每一句,要“心行一如”。不能做表面功夫。教育的根本是身教,是以身作则。



四、孝心牌的引擎才能跑一辈子



德是本,成绩、才华是末,我们专注孩子的成绩,他能好多久?今天孩子这一次考得好了,他下一次能好吗?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孩子考一百分,就给他钱,我们不明白他考好了,那是他的本分,结果我们还要给他奖赏,误导他考试就是为了赚钱,而且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哪天没钱了,请问他还读不读书?

什么是读书的动力?有羞耻心、有责任心、有孝心。希望成绩好让父母欢喜;然后对家有责任心,你好好学,以后要光宗耀祖。



我父亲那一代读书不用人家催,他的学习动力就是孝道,就是赶紧读好书,让父母早一点有好日子过。而且他这个努力的动力,不止能带来好成绩,还能在踏入社会之后继续鞭策他。他的事业不让父母操心,家庭和睦,夫妻好合,也让父母安心。所以他这个学习向上的动力,从读书一直延伸到他整个家庭事业,到他一生,能延续一辈子。这是抓到了根本,孝道。所以大家以后买引擎,一定要买孝心牌的引擎,可以跑一辈子。



孩子考一百分就给他钱的这个引擎,能维持多久?维持不了多久,他会跟你讨价还价。我们应该让他内心有学习的动力,他不是压出来的,他是自动自发的。而且他读书习惯养成了,得失心消除掉,考试成绩也会不错。

所以有言教、有身教,有整个我们家道的境教,孩子变好是很自然的,不要强迫。不然你看压压压,现在小学、中学、大学自杀的孩子愈来愈多,当一个孩子跳下来的时候,很可能他的亲戚朋友这一生见不到光明了,一想到他就只有伤痛而已。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他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往往成绩排在前面的人,他输不起,他一考不好,心里转不过去,很可能就会做出傻事出来。



孩子要健康面对他的成绩,痛苦学习,虽然进了大学,很可能他从此以后不想看书,那我们逼的那十几年,意义又有多大?大学确是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因为他要面对往后的家庭、事业,还有很多处事做人的智慧。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教育长善,时时要看到孩子的心,是长了功利的心,还是长了善心?这个我们不能不清楚。

假如孩子是为了钱才努力,改天假如是网络游戏更吸引他了,他就不读书了,甚至于他没有一种责任感,离开父母的监督,像脱疆的野马一样,染上很多恶习。有大学生说,大学的英文叫universty,他们把它翻成“由你玩四年”。那黄金四年,假如都去玩乐,就麻烦了。财色名食睡,包含赌博、游戏,都会让这些年轻人“玩物丧志,玩人丧德”。折福非常严重。不懂得修德的时候,往往四年的岁月很可能折尽半生的福分。

有一个地区推出情人餐,价格从二百九十九块到三千九百九十九块,结果去吃的人当中超过一半是在校的学生。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大部分的孩子是从农村来的,他的父母赚的都是血汗钱,那一顿吃下去了,很可能父母当月一半的薪水就走了。可是他在吃的时候不会觉得痛。因为他人生的动力是欲望,不是孝道,不是知恩报恩,因为我们从小就是用钱在吸引他。



所以我们要冷静思考,孩子上大学会认真读书吗?会染上这些习性吗?假如我们思考了,我们得赶紧把他们的德扎好根。

再来,我们的孩子出去工作了,他能够尽忠职守吗?他能够恭敬领导者吗?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责任心,大学毕业了,也不出去找工作,还是在家里玩电动玩具。结果还得父母费了很大的劲帮他找到工作,然后去拜托他,儿子,这个工作去做一下吧。然后这个儿子说,好,给你面子,去做一下。一个礼拜以后回来,给父母讲,我把老板fire掉了。你说假如孩子没有恭敬、没有一种事业的责任,那我们要帮他操心操到什么时候?

可是我们上一辈,这些都不用操心。所以找到根本太重要了,本立而道生。祖宗在经营他的人生、家庭事业的时候,能把根本找到,所以他的家业、事业可以长长久久。可是现在急功好利了,舍本逐末了。家道,以前说富不过三代,现在我们冷静看,很多一代都过不了,家道愈来愈短。事业,也是重视追求金钱,没有以服务为目的,没有以德为本,企业的寿命也是愈来愈短。



五、经济发达不等于社会成功



我们曾经到一所银行跟大众做交流,问到在座的朋友们,说你们的人生觉得幸不幸福?有人摇摇头说好像没想到。接着我们问到这些朋友们,你有把握不得癌症的请举手。怎么都没人举手?好,这第一个问题。人生假如不健康,自己痛苦,还会拖累整个家庭。怎么样把身体照顾好,我们学过没有?

我们这一生学了不少东西,可是往往跟我们的人生生活、事业,用得上的不多。比方说,大家有没有用微积分去买过菜?没有。有没有用化学式做过生意?都比较少。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一些对我们一生很关键的智能、知识。每一个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可是我们花了多少时间了解养生?最近我们听了大陆彭鑫医师给我们谈养生,非常值得听。养生的根本也离不开道德,离不开遵守自然法则。所以一个人要孝顺父母,首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把身体养好,让父母少为我们的身体操心。



第二个问题,有把握不离婚的请举手,夫妻一起来的赶快举,不然回去吵架了我不负责。我们有一次在山东问这个问题,没有人举手,结果有一个小女孩陪她妈妈来,吓得半死,妈,妳赶快举手。你看父母和不和谐,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父母不和,他每天提心吊胆。所以夫妻要和乐,家庭事业才能顺,可是我们又花多少时间学习如何经营夫妇关系、经营家庭幸福?



第三个问题,有把握把下一代教好的,请举手。这三个问题对我们的人生幸福与否都是关键。而且我们当父母、老师的,要问得更深。我们的孩子、学生以后你有没有把握他不离婚?有没有把握他以后不得癌症?有没有把握他们也能把孩子教好?

我们这样思考了,我们教孩子、教学生的格局就不一样,就看得更深远了。而我们现在要很冷静,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到底跟谁走?要跟五千年的智慧走,还是跟功利主义、跟急功近利走?



现在有很多的冲突、很多乱象出现,得癌症、得慢性病、得忧郁症的人很多,包含离婚的、外遇的。包含现在十三、四岁就怀孕的,种种这些社会乱象,都出现在经济高度开发的国家。但是这些经济高度开发的国家,都说是最发达的,最成功的。其实不然,那个发展急于求到经济的高度成长,反而精神生活忽略掉了,整个社会是不平衡的。有钱的人很有钱,但是出现很多乞丐,贫富不均。有钱的人瞧不起没钱的人,没钱的人谄媚有钱的人,那个心都生病了。



六、跟着五千年的智慧走



我们要得到平衡的社会,真正内心喜悦的家庭,喜悦的人生,我们就要走五千年智慧的这条路。社会幸福安定靠的是德,靠的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们找到路了,就不怕路远。

西方的教育理论是拿狗做实验、拿猫做实验、拿老鼠做实验,实验出来的结果拿来教人。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是把狗跟猫、跟老鼠的结果拿来教人,请问是要把人教成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严重丧失民族自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没信心之后,兵败如山倒。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信心,放弃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承传了五千年的最悠久、最有智慧的民族,就因为一两代的人没有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承传下来,一下就成为了最短视的民族。短视到可以为了几百块、几千块,连父母都伤害,甚至杀害。所以文化不承传,往后的家庭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真的不敢去想。

我们常说,“孝为德之本”,“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不学事奉父母、事奉长辈,不学跟人应对进退之礼,那这个人很难在人群当中立足。这都是他人生成败的关键,我们教给他孝了没有?我们教给他恭敬礼貌了没有?



我们回想小的时候,叔叔来了、阿姨来了,不管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赶紧放下手边的事情,恭恭敬敬的去迎接阿姨、迎接叔叔。“阿姨好,叔叔好”,“阿姨请坐,请喝杯茶”,这阿姨很高兴,“哎呀,真乖,真乖”,这是礼,结果这一代没有传。现在是长辈走进来了,这个孩子在看电视,或者打计算机,他的头就这样转一下,连身体都没动,然后对你笑一下。我们讲到这里,有些成人就说,他还对你笑不错了!

到我们这一代,转个头对你笑就不错了,那再下一代变成什么?那再下一代就是叔叔、阿姨要去给小朋友请安了,“小朋友好,睡得好吗?要不要喝水?”所以我们传给孩子的,是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传给孩子的,是吉祥,还是凶兆?(德行不立,凶兆啊——编者)



什么才是人生的吉祥?孔子说,“损人自益,身之不祥”,损害别人利益自己,这个人这一生的命运不吉祥。因为他常常想着要害人,他已经损他的福了。所以人要厚道,不能苛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修德首先要放下控制、占有、操纵的念头。甚至于跟父母讲话,像老师骂学生一样,这不妥当。有孝心的人,对父母讲话绝对是恭恭敬敬的,不可能用教训的口吻。有一次,我刚好到一个朋友家,他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外孙女,他夫妻觉得母亲教得不是很妥当,他们挺有意见的。还没有去他们家,他就说,你待会吃饭,抓时间好好给我妈妈上上课。说实在的,这些长辈都有很多美德,我们年轻人学习都来不及,怎么敢说去给他们上课?一进门,就感觉到老人接待客人那一分热情,我吃素,她为了我去,就全部都改成煮素的,甚至于还研究菜谱。所以事实上,我们可能盯着亲人的缺点,他所有的优点我们都看不到。这个心态得调整。

后来吃完饭,他的母亲很自然的就聊起来教导孙女的事情,我就跟她交流一些观念。他的母亲就说“对对对,你讲得很有道理。”气氛很好,她的儿子马上在旁边插话,“妈,我跟你讲多少次了,你都不听!”本来很好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沉重。大家想想,她儿子插那句话,是不是控制、占有的念头?

所以我们自己都没觉悟,怎么让亲人觉悟?我们自己心态不对。六祖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绝不把亲人朋友的过失放在心上,时时翻腾,一有机会就大炮轰过去,甚至于把旧账都搬出来。我们要学厚道,不要给人难堪,要学谦卑,要学恭敬,对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柔软恭敬。

我们时时都抱着信任每一个人的心,去欣赏他们,去鼓励他们,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这一念之间,给自己给他人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批评造成隔阂,以后就很难沟通了,但是鼓励激发人的潜能,确确实实,一念之间天壤之别。所以自己跟家人生活在天堂或者地狱,很可能都是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利人绝对利己。我们一句好的话还没出口,这个意念就充满了慈悲,充满了真诚,自己的身心得到最好的滋润。所以说“仁者寿”,仁慈的人一定长寿,因为他念念为人着想,他的身心也非常的和畅、愉悦。所以利人绝对利己,害人绝对害己,损人自益,这一生你就不吉祥。



第二个,“弃老取幼,家之不祥”,这个家庭假如都没有想到父母,先想到孩子,那这个家不吉祥。因为孝道传不下去,所有的成人都想着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的心态就会觉得,家里面都要为我想,我最大。人家不为他想,他就发脾气,而且成人所有对他的照顾,他慢慢的觉得理所当然,应该的。(孩子会变得自私而傲慢,长大了给家里带来无尽的麻烦,绝不给你省心——编者)其实在一百年前,假如我们有好的东西,马上想到孩子,那会笑掉人家的大门牙。以前传统文化有承传,人家会说,你真是没有见识,居然先想孩子,那你们家道怎么传?

所以学经典,我们才能开慧眼,才能分辨正确的做法、正确的人生方向。自己走对了,才能引导孩子。我们看到,现在几个人家里面都是先为老人着想?买衣服、出去吃饭,是先问老人喜欢吃什么,还是先想着孩子喜欢吃什么?比方老人做寿,然后都是小孩在那里闹翻天,老人在那里打瞌睡,这到底是给孩子快乐,还是给老人做寿?甚至于现在老人不做寿,孩子三岁、四岁就做生日、做寿了。大家想想,一个小孩从三岁、四岁做寿,你看他的福能折到什么时候?一个人为什么做寿?他对于家庭社会有贡献,给他做寿;一个孩子对家庭社会都还没有贡献,怎么就能让他花这么大的福报?所以孔子的“弃老取幼,家之不祥”,给我们人生家庭很大的启示。



孔子又说,“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把一些贤德的人放一边,任用没有德行的人,这个国家团体就不吉祥了。我们现在选人是怎么选?哇!这个人口才很好,骂人骂得特别痛快,选他。这么去选,国会、立法院就变打架的地方了。所以我们没有听孔子的话,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口才特别好的人,你要注意!他都特别会讲那些花言巧语,讲人家喜欢听的话,而不是正知正见。他能去谄媚很多的选民,讲得人家特别痛快,造成省籍冲突,达到他的目的;造成不同的族群都对立了,那是发国难财,造成社会的不安定。所以要选口才不是很好的人,刚毅木讷的人,选默默付出,不会讲太多的人。甚至于你选对象,都不能选口才太好的,得要言行一致,做多、少说的人,那才是好的人。所以以前的皇帝知道,找好的干部两个字,举“孝廉”。大家以后选举,要先去调查这个候选人孝不孝顺、廉不廉洁?孝顺就有德行,廉洁就不贪污。所以找结婚对象,找干部,找你要跟随的领导人,我们都得有“孝廉”这个判断标准。



接着孔子又说,“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整个社会风俗为什么不吉祥?因为老一辈的人不教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下一代的人也不学了,这个风俗会瞬间堕落。我们这一代人都看到,伦理道德堕落的速度很惊人。

我们小的时候,老人家都煮一罐的热开水,等着给行人喝,赶路人不容易,给人家一杯水喝。而我们这些做孙子的人,当第一次看到爷爷奶奶煮那个热水给人家喝,觉得很好玩,然后躲在树后面,看有没人喝。看到有路人喝下第一杯,一喝完露出微笑的表情,我们这群孩子赶紧跑回家里,乐得半死,“奶奶,有人喝了,有人喝了!”孩子替陌生人着想的爱心,就在爷爷奶奶的身教当中种下去了。福田分三种,恩田、敬田,还有悲田,悲悯一切人,甚至是不认识的人,很有人情味。有邻居要出去买东西,“你们家需要什么?”“给我买两个白萝卜,来来,钱拿去。”“哎呀,拜托,回来再拿,客气什么。”都是想着怎么帮助这些邻居,敦亲睦邻。要出门都不用关铁门,邻居就帮你看。结果才过二十多年,现在是你连对面住的是谁、姓什么都不认识,见面也不打招呼,那我们的孩子从哪里学到处事待人接物?而现在老人家长辈有一个说法,他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们管不着。这个想法对不对?不对。我们不能顺着自己的想法,得顺《三字经》,《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长辈有责任教导孩子。我们比孩子多活了几十年,对人生的方向价值观,我们比孩子懂。



七、不能跟随西方的欲望享乐主义



今天西方社会说,要让他民主自由,请问大家,孩子自由了,他用什么标准选择他的人生?选择他要做的事情?假如让孩子选择,他一定是说,我每天看电视、打电动玩具。有没有哪一个孩子说,我选择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念佛?大家有没有遇过这样的孩子?有的话,拜托一下,请送到我们的教育中心,他可能是七十二贤,还是历代祖师来的。一般来讲,都是顺着欲望习气走。



所以我们没有经典的判断能力,才让孩子跟着这些在畜生身上做出来的结论学习。畜生牠就是想吃,牠就是满足欲望,牠哪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牠哪懂得爱家、爱国、爱民族、爱世界?所以我们应该是启发孩子的使命,启发他的孝心、善心,而不是去诱导他的欲望。拿狗、拿猫、拿老鼠做出来的实验,不都是用欲望去刺激的吗?



所以大家冷静,我们现在的孩子,是不是什么都是以欲望为标准,而不是伦理道德?现在全世界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都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国家、家庭里面。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国家,只要顺从了功利主义,人们的人生目标就是享乐,就是欲望的满足。事实上,欲望根本不可能满足,所以这条路走错了。

全世界的青少年教育,他们的教科书里面,都有拿狗、拿猫、拿老鼠做出来的实验。我们把目标定在狗跟猫,请问下一代教成什么?狗跟猫,是吧?能教成狗猫不错了,为什么?你订那个标准在那里,能达到那个标准算不错了,绝大部分什么?没达到那个标准。所以你订的标准,取法乎上,你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你得乎其下。结果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取法乎下,结果我们的下一代教成,我说不下去了。对呀!你把目标订得这么低,怎么会教出好的孩子?



怎么没有一个心理测验是,测验出来的结果说,你很有大舜的孝心,你很有周文王的爱心,你很有范仲淹的悲悯心,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心理测验,反而都是这些拿狗、拿猫的心理测验?所以民族自信心太重要了。大家感觉到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可是西方的价值观,确确实实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以功利为导向。

上一次,美国教育部长他自己都说到美国的教育彻底失败。我在台湾长大,听了这句话,冷汗直流,为什么?因为台湾的教育跟美国走,跟了几十年,结果美国人回头看着我们说,对不起,我走错了,你们好自为之。所以人不能盲从,人得做个明白人,不然愈走,心里没底,最后真的是痛苦不堪。



东方忽略了圣贤祖宗的教诲,西方忽略了宗教的教育,忘记了基督、忘记了圣母玛利亚他们教育的仁慈博爱,变成功利,自私自利,所以人心不对,才会出现种种社会不协调的乱象。好像事情很复杂,可是假如回到了人心,一点都不复杂,全部都是人心问题,全部出在自私自利。

只要去掉自私自利,转向为人着想,转向孝顺父母,为父母想、为他人想,家庭、社会很快的就能恢复和平安定。所以我们得君子务本,找到问题的根本,是在人心上。



打个比喻,有一本书,那是教育界说必读的,叫《爱弥儿》,可是那个作者居然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照顾,他居然能写一本这么厚的书,还在教育界给人家看,我都不知道这个逻辑是怎么想的。这个人假如在我们东方,他连自己孩子都不照顾,还写一本书,你看不看?我们不拿鸡蛋丢他已经不错了,是吧?可是很奇怪,他们居然说,他不照顾孩子是一回事,他写这一篇文章,他写得对就好了。好奇怪的逻辑。

又譬如,曾经就有一段讨论,说一个人不孝不能当官。结果有一个伦理学的专家说,不能这么看,他工作,他有公德就好了,他有公共的德行就好了,他在家里德行不好没关系,那个属于私德,孝顺父母是私德,他能把工作做好,对人民负责就好了,他在家里的情况我们不管。请问大家,有没有道理?坦白讲叫一派胡言。可是这个时代你不读经,真的都会被这些说法搞得似是而非。



所以《孝经》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那不可能;“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连父母都不恭敬的人,他恭敬你,你要小心,他恭敬你口袋里面的money。你得要看准人,看不对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的钱都被骗光,感情也被骗光了。

所以近代的科学,它是摸着石头过河,他自己说得对不对,他自己都没把握。比方说学心理学的,有一些心理学家,他晚年发表言论,我二十年前讲的不对,我现在纠正一下。那请问,二十年前读了他的书的人,谁负责?

我们学西方的饮食习惯,学他们的用钱习惯。所以近几十年,胖子愈来愈多,为什么?统统吃快餐,身体都失衡了。你看那些好莱坞电影,演着演着,让人的目标就是,王子跟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所以他的人生追求就是男女的情爱,而不是家庭,而不是孝顺父母。现在连小学二年级都有男朋友、女朋友。小学校庆,全校齐唱“老鼠爱大米”,你说这个老师要不要背因果责任?误导孩子。所以现在十三、四岁怀孕,那一点都不意外,从幼儿园、小学就学到错误的思想观念。



八、孝悌是持家之本



孩子你现在一直满足他,他这么会花钱,他以后必须自己赚钱的时候,苦头就来了。所以以前的人懂,不长养孩子的欲望,孩子得到欲望而高兴,那就麻烦了。现在有一族叫“月光女神”,每个月都花光光;还有“白领一族”,白白领父母的退休金。这些贵族的出现,问题出在他的心,又爱花钱,脾气又不好。

我们看孩子人生的规划,他都是欲望。年轻的时候是天堂,小孩子是天堂;中年是战场,为什么?他的房子是贷款,他的车子是贷款,他只要没工作,他的车子就要被收走了。所以他的竞争性非常强,任何人对他的利益有冲突,他很可能就要竞争、要斗争,要把人家挤下去,不然他怕自己没工作。中年在职场上是战场,所以他不能休息,因为他是贷款。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赚钱上,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忽略了家庭的经营。所以现在很多的外国人结婚好几次,伦常都搞得乱七八糟,结婚三次、四次,他生的孩子,彼此的称呼都称呼不清楚。甚至于现在的价值观,觉得他结很多次婚是真有本事,人的羞耻心不见了。没有把家庭、孩子照顾好,他晚年都比较凄凉,所以晚年就坐吃等死,哪怕有国家给他退休金。



美国现在的老人有三千八百六十万,再过个二十年左右,它有七千多万的老人。而美国现在的负债,全世界的负债是65.5万亿美元;美国家庭的负债是30万亿美元,美国人得不吃不喝赚三年才还得完。告诉大家,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它已经欠那么多钱,可是每一年都是负债,负债的数目还要继续增加。所以这样的逻辑是完全错误的,哪有人在花子孙的钱?甚至是花到第二代、第三代去了?没有这样的思考逻辑,这是错误的。所以金融风暴的问题在哪?在于我们偏离了勤俭才是持家之本。奢侈、懒惰、操短线,只想着不劳而获,只想着炒股票,一下就赚钱,这是偏离常道,所以才会出现金融风暴,才会出现在下一代都是奢侈、享乐、浪费。所以孝悌为传家之本,勤俭和服务为齐家之本,这个我们偏离了,才会出现这些乱象。



所以我们冷静思考,只要遵从伦理、道德、因果教育,问题能解决。现在整个世界出现问题,老祖宗有一句话说,“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们现在的世界,假如不赶紧让人心转到孝道,转到仁爱,转到爱护他人、爱护大自然,那这社会冲突、国家冲突很难避免,环境承载力也会崩溃,犯罪率都很难降低。推行伦理道德教育,就像在汤池镇,犯罪率下降、离婚率都在下降,没有一对夫妻我们听到在离婚,所以人是可以教的。所以真的,唤起人们的善心,推广伦理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从哪里做起?从我心做起,从敦伦尽分做起。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榜样,只要有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公、好婆婆,每个角色都有榜样出来,人就愿意效法。最近我们邀请刘芳总裁,她是一个企业的老总,但是她当媳妇、当妈妈、当太太,当得非常好,她当了几十年,一分享,很多的女士都被她的这种德行感动。所以她一个人真正可以放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看王琦老师、吕杰校长,他们的松花江中学,今年,人家是收不到学生,他们重视《弟子规》、重视德行,多收了将近一千个学生,全大陆好多地方都去跟他们学习。

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什么是君子?时时想着恩义、情义、道义,这是君子。我们假如教孩子自私自利,只想自己,那我们是在让家庭产生小人,让世界产生小人。所有的问题都是心可以解决的。一个人的孝心开了,八德都开,百善皆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有的善都从这个孝流露出来。八德彰显,所有的家庭社会问题全部都解决了。所以只要我们抓到根本,抓到孝,抓到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们相信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谐是指日可待的。





编者述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最后两句“有余力,则学文”,我们引用蔡礼旭老师的演讲,来阐述我们应该学什么样的“文”,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我1989年大学毕业,见证了那次足以和“五四”相比的全民运动。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于西方的一切东西,什么民主科学自由法治普世价值,都推崇不已。

我的改变,发生在2007年,美国往中国印钞,通过“货币战争”,搞大欺骗,白白占有中国的财富。我看清了美国的嘴脸。原来是这么回事,民主自由,个性张扬,放纵欲望,都是以掠夺别人为代价。美国的强大是这么来的。

从此我开始反思,这个太坏了,西方的这一套价值观要不得,这么下去整个人类都要毁灭。为了眼前的享乐,拼命欠债,播种仇恨,挑拨冲突,美国都干了些什么!

我后来甚至反思了美国的整个政治制度,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到罗伯斯庇尔的法国大革命到孙中山走向共和到毛泽东的造反有理以及美国的多党制普选以及现在中国很多人嚷嚷的政改,我都给予了深深的怀疑。卢梭罗伯斯庇尔孙中山毛泽东华盛顿都没有错,但我们如果盲目跟随,也许就错了。膨胀不能再继续了,人类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地球资源将会耗竭,伴随矿物能源枯竭,大灾难必然降临。什么民主自由科学普选,统统都会见鬼。矿物能源的推动造就了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下的政治家,矿物能源耗尽,这些政治家的理论和他们的实践,都将退出历史舞台。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膨胀就会有收缩,在一个由膨胀到收缩的转折点上,我们需要清醒认识自己的坐标。

克制,节俭,才有活路。昨天参观毛主席遗物展览,看到毛主席的衣服打了70个补丁,看到他长胖了以后把原来的旧衣服剪开拼成大衣服,我赶紧让孩子拍下这些照片。我觉得这是整个人类的生机,整个人类唯一的生存机会。

我现在一听人提到美国的“先进”,我就想吐。不节俭而且不道德,这是什么样的先进?物质泛滥就是先进吗?掠夺别人就是先进吗?我们难道不知道物质泛滥会导致子孙无以为继?我们难道不知道掠夺别人会播种仇恨?典型的纵欲、败家、不肖,还“先进”?靠武力耍横就先进吗?未必。播种仇恨,毁灭可能是一个瞬间的事情。

2009年我看到《和谐拯救危机》,与大师们引为知己。民主、科学这些鲜亮的口号,被我们不假思索地认可,毫无由来地占领民族精神的制高点,我们的国学,却被扣上“封建文化”的帽子,被打入冷宫。

不对。封建文化,祖宗智慧,真的非常优秀。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资治通鉴,这些都是极其优秀的智慧,几千年没有人超越,而且以后也难以有人超越。因为天人合一,这已经是人类智慧的极限。

我们必须找回中国文化的主宰地位,摆脱西方价值观的控制,才能避免毁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已经被五千年的历史证明,是最优秀的、最可持续的文化,是祖宗智慧,是血脉所系。西方的那一套民主自由普世价值,以掠夺为依托,以过度消耗为特征,那是贪嗔痴慢。跟这些人去搞掠夺,搞过度消耗,去播种仇恨,到头来必定毁灭自己。

西方价值观必将退出人类的历史舞台,东方文化将重新复兴,从而让人类避免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冲突泛滥的局面。只有东方文化,才能引领人类渡过难关,让人类的血脉延续下去。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将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我的努力,从推广弟子规开始。





敬请关注加盟推广《弟子规多媒体学习软件》,它能给您带来幸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7-7 22:40 , Processed in 0.0466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