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各位邻居:手足口病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染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好友

1863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2 11: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是接触传染还是空气传染?谢谢跟贴!

85

主题

0

好友

1863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8-5-22 11:58 |只看该作者
。。。。。。。顶

3

主题

0

好友

4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3#
发表于 2008-5-22 13:19 |只看该作者
是接触传染,不用过分恐慌,尽量避免带小宝宝到人员密集的地方,注意保持小手和玩具的清洁,每天晾晒被褥,由于大人不会发病但是会将病菌传染给宝宝,所以大人更要勤洗手、正确的洗手。。总之是可以预防的
就让我这样淡淡的牵挂你,把曾经的梦,珍藏成一幅永恒的风景,一如雪花在飘飞的冬日

57

主题

0

好友

153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8-5-24 00:42 |只看该作者
1 疾病特点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部分EV71感染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由于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缺乏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所以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的诊断困难。
2.国外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发生情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特征的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有超过750例病例,149人致瘫,44人死亡。英国1994年第4季度暴发了一起由柯萨奇病毒(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疫情遍布英格兰威尔士,患者大多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该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资料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由Cox A16、EV71引起的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在东亚地区传播。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发生2628例病例,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 岁,病程仅2天。
截止至2008年4月19日,新加坡共报告手足口病7560例,比去年同期多出3000例,目前检测的标本中16%EV71检测阳性。
3.国内既往手足口病流行状况
手足口病在我国早有流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都曾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1998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生了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其中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性心肌炎死亡。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4.临床诊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有哪些难点?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是其特点,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普通手足口病和咽峡炎等轻症病例,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等重症患儿,甚至死亡。要诊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目前主要依赖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基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没有条件开展,加上部分重症病例临床上并无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所以,在疫情暴发初期重症病例常常难以明确诊断,常被诊断为肺炎。只有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特别是实验室检测结果,才有可能进行明确诊断。
5.哪些人群高发?
一般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感染不同种类的肠道病毒而反复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肠道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6.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绝大部分肠道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临床主要症状为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7.肠道病毒病的传播方式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传染来源,包括隐性感染者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主要经由胃肠道(粪-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亦可经由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在发病前数天,喉咙部位与粪便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因此,该病易于传播,容易发生流行,预防控制难度大。

57

主题

0

好友

153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8-5-24 00:43 |只看该作者
卫生部发布的防治措施:
1.        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都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2.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以提高免疫力。
3.        托幼机构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阻断间接接触传播。
4.        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流通食品及公共场传播。
5.        流行期间及流行地区,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开展学生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疱疹症状患儿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流行期间,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尽量不要与疑似患儿接触。生病时,应尽速就医,请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清洁及通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5-15 05:35 , Processed in 0.0422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