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肥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24小时》到火烧圆明园的真相(转)(精品讨论贴)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0

好友

317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16#
发表于 2009-1-31 18:48 |只看该作者
年虽然过去了,但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热情依然未减,论坛真是很繁荣啊!

这场讨论,从小年开始持续到现在,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无法说服谁。可是,难道讨论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说服 ...打发一下自己的业余时间……
永无止境 发表于 2009-1-31 16:08

主观了主观了,我这可不是“打发”业余时间,那标准的是“牺牲”业余时间。上班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幸好,随着假期的结束会有更多的同学看到这个帖子。我可以少用点时间在这上面了。

183

主题

0

好友

317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17#
发表于 2009-1-31 19:11 |只看该作者
年虽然过去了,但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热情依然未减,论坛真是很繁荣啊!

这场讨论,从小年开始持续到现在,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无法说服谁。可是,难道讨论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说服,甚至击败对方以逞一时之快吗?...
永无止境 发表于 2009-1-31 16:08

不是啊,讨论问题的目的我好象说过,在……196楼“其实我并不指望说服你什么,只是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让很多人知道,……”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18#
发表于 2009-1-31 19:31 |只看该作者
“永老师,您这观点可是有问题。
论据的选择原则是真实,有效,能支持论点。而不是是否新颖,是否出自尘封的档案。”

论据必须真实有效,完全同意!

但是,档案并非是尘封的,早就向公众开放了,只要拿身份证,就可以进去查。

之所以得出“新颖”的印象,只因为这些原始历史文本还没有被普通百姓所认知,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课本上设置好的论据和观点,除了专业人员,很少有人想到去质疑那些教材上的定论,想到要自己去面对原始历史证据。

其实,我提议去档案馆,并不是非得要大家去查去看,谁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事要忙,哪里来得这些闲功夫。我只想表达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意识,很多看似不可动摇的定论,都是有可质疑可反思的空间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是在收集事实论据证明观点。这些论据已经可以从一个我能很容易得到的渠道得到,并且这一渠道的客观性基本得到认可,我没有必要再去跑档案馆验证其有效性。如果您质疑这些论据的真实性,您必须用您的研究成果和论证来推翻,不能用“不是亲自去档案馆查的”这个理由推翻。”

你说这个,就仿佛刘翔训练时跟教练说,你先跑出个10秒,我才信服。

我之所以质疑有的同学论据的真实性,就是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早已习惯从网络获得资源,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资料的真实性有多大,有多少错误?当然,网络资源共享,谁都有权力拿来利用,那么, 也就谁都有权质疑它的真实性。

既然都认可论据必须真实有效,那么你又该如何证明你的论据渠道就是客观的,并得到基本认可的呢?

“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1 没看您认为应该看的书就不是看书,看了您认为应该看的书就是看书
2 没有讲看了什么书就是没有看书
3 如果不认同一本书的观点,就不是看了这本书”

“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他人合法表达观点的权利
更不能因为自己想放弃权利就要求别人放弃权利”

这个逻辑完全是你从我的帖子里演绎出来的。我在写帖子的时候,从未想过,要求哪位必须看我推荐的书。而且,我在后面的跟帖里,对你推荐的书,也表示有必要读读。

术业有专攻,谁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把所有领域的书籍都读到。我的帖子的意思,就是想说,多读书,多思考,然后再交流,再讨论,才更有价值。当然,这个有没有价值,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没有要求大家都必须如我认为的。不认可的,可以继续,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求别人放弃。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19#
发表于 2009-1-31 19:33 |只看该作者
不是摆事实讲道理来反驳别人观点,而是上来先质问对方发表某种观点是什么动机、什么居心、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这种行为如果确实,当然是错误的

本帖我最初的回复就包含了骂街和这种态度
因此,我深刻反省,并 ...
boy77 发表于 2009-1-31 18:29


BOY同学的改变和进步,真的是有目共睹!赞一个!

我也自我检讨,有时也有言辞不当的地方,望各位邻居海涵!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20#
发表于 2009-1-31 19:36 |只看该作者
主观了主观了,我这可不是“打发”业余时间,那标准的是“牺牲”业余时间。上班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幸好,随着假期的结束会有更多的同学看到这个帖子。我可以少用点时间在这上面了。
六月天 发表于 2009-1-31 18:48

是啊,看得出来,姐姐是非常投入地参与讨论的, 真的不容易啊!

160

主题

0

好友

102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21#
发表于 2009-1-31 19:36 |只看该作者
飞虎队员在支援中国抗战时牺牲了,是为了“让美国人过好日子”,这到底是先有论据还是先有结论?如果是先预设了结论,那么,任何讨论也就没有价值了。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生命都牺牲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了,谈何“过好日子”?
记得当初有人说的是“在美国人看来”,“在选择用1000个外国人的生命换取1个美国人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牺牲别人”,咋就又成了“他们的政府、国会、社会主流价值观也会毫不犹豫的做出”的选择?这个“看来”的主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为了别国的正义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他们和支撑着他们英勇行为的观念,就一定是“个案”而不是主流?
上联:绿毛龟龟缩半场,横批:国安傻逼。诚征下联。

183

主题

0

好友

317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22#
发表于 2009-1-31 19:39 |只看该作者
因为只有政府的默许而没有正式认可,因为不能花美国纳税人的钱,因为在不久以后美国参战了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23#
发表于 2009-1-31 19:41 |只看该作者
“永老师,您这观点可是有问题。
论据的选择原则是真实,有效,能支持论点。而不是是否新颖,是否出自尘封的档案。”

论据必须真实有效,完全同意!

但是,档案并非是尘封的,早就向公众开放了,只要拿身份证,就可以进去查。

之所以得出“新颖”的印象,只因为这些原始历史文本还没有被普通百姓所认知,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课本上设置好的论据和观点,除了专业人员,很少有人想到去质疑那些教材上的定论,想到要自己去面对原始历史证据。

其实,我提议去档案馆,并不是非得要大家去查去看,谁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事要忙,哪里来得这些闲功夫。我只想表达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意识,很多看似不可动摇的定论,都是有可质疑可反思的空间的。

永无止境 发表于 2009-1-31 19:31


永老师,咱俩说的不是一件事
我说的是论据的选择原则,您说的是历史记录这种论据可不可以质疑。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24#
发表于 2009-1-31 19:47 |只看该作者
好的,那就先定义下讨论历史问题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论据?

我先开个头,,以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为例,作者的观点是否同意暂且不管,先看看他使用的论据。看看书里的注释和资料来源就可以知道,这些资料来自当时的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还有当事人的书信和日记。这些论据,在历史研究中就被称为原始文本。它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借助考古学专家的测定而得到检验。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25#
发表于 2009-1-31 19:48 |只看该作者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是在收集事实论据证明观点。这些论据已经可以从一个我能很容易得到的渠道得到,并且这一渠道的客观性基本得到认可,我没有必要再去跑档案馆验证其有效性。如果您质疑这些论据的真实性,您必须用您的研究成果和论证来推翻,不能用“不是亲自去档案馆查的”这个理由推翻。”

你说这个,就仿佛刘翔训练时跟教练说,你先跑出个10秒,我才信服。

永无止境 发表于 2009-1-31 19:31

这个类比应当是这样的:
互联网的新闻报道刘翔破了世界记录,您说,互联网不一定准确。
我说,你要推翻刘翔破纪录必须证明计时系统有问题,而不能用不是我自己拿秒表测我不信来推翻。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26#
发表于 2009-1-31 19:52 |只看该作者
我拿刘翔做例子,是针对你说的这句的:“如果您质疑这些论据的真实性,您必须用您的研究成果和论证来推翻,”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27#
发表于 2009-1-31 19:54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是学不同专业的,你说你用你酿造红酒的知识,能证明得了火烧圆明园之前还有个虐待人的事情吗?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28#
发表于 2009-1-31 19:55 |只看该作者
“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1 没看您认为应该看的书就不是看书,看了您认为应该看的书就是看书
2 没有讲看了什么书就是没有看书
3 如果不认同一本书的观点,就不是看了这本书”

“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他人合法表达观点的权利
更不能因为自己想放弃权利就要求别人放弃权利”

这个逻辑完全是你从我的帖子里演绎出来的。我在写帖子的时候,从未想过,要求哪位必须看我推荐的书。而且,我在后面的跟帖里,对你推荐的书,也表示有必要读读。

永无止境 发表于 2009-1-31 19:31

的确有演绎的存在
我是以这句话和整个302楼为演绎基础的:
如果大家都仅凭着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本和大学时代的“中国革命史”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
向喜欢读书的同学们致敬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29#
发表于 2009-1-31 19:58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他人合法表达观点的权利
更不能因为自己想放弃权利就要求别人放弃权利”

这个逻辑完全是你从我的帖子里演绎出来的。我在写帖子的时候,从未想过,要求哪位必须看我推荐的书。而且,我在后面的跟帖里,对你推荐的书,也表示有必要读读。

术业有专攻,谁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把所有领域的书籍都读到。我的帖子的意思,就是想说,多读书,多思考,然后再交流,再讨论,才更有价值。当然,这个有没有价值,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没有要求大家都必须如我认为的。不认可的,可以继续,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求别人放弃。
永无止境 发表于 2009-1-31 19:31

我之所以演绎出了这种观点
基础是您这句话:
只想通过在坛子里争论,逞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打发一下自己的业余时间,那么我想,这个帖子就没有任何讨论下去的意义和必要了。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60

主题

0

好友

102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30#
发表于 2009-1-31 19:59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也很有301楼中提到的感触,确实,现在已经距离当初的话题具体内容甚远了,中间我也有几次觉得,与其说是具体观点的不同,不如说是整个知识结构的不同。而且,尽管中间不断有邻居加入,但是发帖的内容比较系统一点的参与者,却已经基本固定了。别人不清楚,我的心态是,几次都想退出了,可是看到了自己认为不对的观点,就忍不住说几句,其实,虽然明知道别人的思想就像自己的一样,是经过了长时间思考而定型的,而邻居们作为成年人不可能有太大变化了,但是,总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
上联:绿毛龟龟缩半场,横批:国安傻逼。诚征下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6-13 22:33 , Processed in 0.0542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