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网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球俱乐部水塔:每周三、五、日晚19:30-21:30活动 乒协QQ群8026514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1#
发表于 2008-1-9 16:17 |显示全部楼层
请假一次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2#
发表于 2008-1-11 08:27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准时参加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3#
发表于 2008-1-16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准时参加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4#
发表于 2008-1-18 15:50 |显示全部楼层
主席:今晚回门头沟不能参加活动了,周日回来能参加,会费下次交纳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5#
发表于 2008-1-23 08:38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参加活动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6#
发表于 2008-1-25 09:05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单位会餐,争取8:00赶到现场,主席、副主席想着开手机,我到达时好联系你们。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7#
发表于 2008-1-25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另:在子弹的帮助下我把胶皮换了,晚上展示展示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8#
发表于 2008-1-28 09:20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带着伤痛(极速放台内短球,我扣杀时不幸大腿根部撞上了球台)回到家,本想在老婆那里找些宽慰,和她讲述了受伤的经过,她聚精会神的听着,听完问了一句:球打上了吗?......我晕死过去了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39#
发表于 2008-1-28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弧圈球要领

弧圈球基本有三种:高吊、前冲和侧拐弧圈球,相对于前面所学的几个单项动作,难度和要求要高一些。但是,杀伤力也是不言而预的。
    拉弧圈球综合要领:重心移动: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重心移动若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夹角一般在150°~170°,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发力: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提高拉球力量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腰部收紧。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高重心。蹲得过低,使球只往上走,缺少向前的动力,影响拉球的速度质量。击球瞬间手腕内收。手腕在击球前,应相对放松,但击球瞬间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动作不是很大的内收动作,这样容易使力量更为集中,真正体现出鞭打的效果。同时,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指要突然抓紧球拍,使发力有一个牢固的支点。板形与击球部位: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现今的弧圈技术高吊前冲拍形的区别不大,完全是依球而定。总体的拍形应尽量前送,然后向下,这样会更有攻击力,弧线也更低更冲。发球抢冲或在摆短中抢拉时,经常是先积极侧位,然后降低重心,准备拉球。通常是把右腿甩到身后,左腿箭步在前,形成身体基本上完全侧对台面。准备好了就有了力量和时间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再低再转的球也能过去。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BR>&nbsp;&nbsp;&nbsp;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在这一点击球,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BR>&nbsp;&nbsp;&nbsp; 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肘部运动轨迹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0#
发表于 2008-2-1 08:34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参加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1#
发表于 2008-2-1 15:59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3、5、7晚上7:30-9:30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2#
发表于 2008-2-3 08:55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参加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3#
发表于 2008-2-13 09:37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参加活动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4#
发表于 2008-2-14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野仙君 于 2008-2-13 10:14 发表
報名!!

常识呀同志,报了名就要参加活动。

381

主题

0

好友

381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5#
发表于 2008-2-20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参加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6-2 06:55 , Processed in 0.1276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