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城

标题: “昌平应该记住这场战争。”——南口战役与三万余名被遗忘的抗战将士 [打印本页]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2 12:14
标题: “昌平应该记住这场战争。”——南口战役与三万余名被遗忘的抗战将士
油腻的手,握着一把铁刀,手起刀落间,一大块褐色的酱牛肉瞬间成了若干小块。已经开业了近20年的这家“亚东熟食”的老板杨国庆,看起来与北京昌平别家的熟食店老板没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穿着——一身军绿色的美式军装,与他手中的酱肉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真正的不同,顾客是看不见的。绕开玻璃柜台,往后,右转,顺着楼梯往下,有一间5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入口处站一个“荷枪实弹”的假人,屋里摆着上千片的子弹壳、炮弹皮、防毒面具、锈迹斑斑的钢盔与水壶——这里俨然是一个纪念馆。

2005年,杨国庆到位于昌平西郊的长峪城登山,发现海拔1400余米高的烽火台城墙上竟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弹孔,他断定这绝不是演习。下山后,他四处查询,终于在昌平区档案馆找到了答案——爆发于1938年8月的南口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一场大规模阵地战,战线蔓延百余公里,汤恩伯率领的中国军队以伤亡33692人的巨大牺牲,坚守南口18天。

“当时档案馆除了不到2000字的文字资料,啥也没有。”杨国庆有点心酸,从小爱看《英雄儿女》,一看王成举爆破筒的画面“眼圈儿就会红”的老杨开始琢磨着给这场战役留下点什么。

2006年初春,他花1000多元买了个金属探测器,从此当起了甩手掌柜,4年间,他在南口挖出了上千片战争残片,其中包括战役中唯一一架坠落日机的机身风速管。

在清理一段战壕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对套在一起的搪瓷碗和搪瓷缸,掰开上面粘着的黏土,两头大蒜赫然出现在碗里,“可能是藏在里面的原因,大蒜没有完全被腐蚀,”肯定是那个战士还没吃完饭,敌人的炮火就攻上来了……这个一看《集结号》就激动的大男人突然觉得,捡到了世上最宝贵的一只碗。

为了收集更加翔实的资料,杨国庆挨家挨户地去敲山下村民的门,找到了十几位亲历过那场战役的老人。每次听老人讲故事,杨国庆总是拿出一个索尼的录音笔放在炕头。一次,临走时,一个老太太从床底下掏出了一个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小水壶,她说她爹在世的时候就不让她动,说是当年打日本鬼子捡“洋落儿”得的。老太太把水壶塞给了杨国庆,说“你留着吧,我瞅你不是坏人”。临走,杨国庆偷偷给老太太炕边儿塞了100元钱。

其实,杨国庆在驴友当中是出了名的“苦行者”,他曾经花2500元就完成了14天的西藏游,为了找10元钱的旅馆他能“走上一个小时”。

但是对南口战役的考察,彻底让杨国庆变成了“败家子”,往返一趟南口的车程就要有百余公里,他常说“甭算它了”。到现在,杨国庆都没敢告诉妻子,自己在云南旅游时,花120元买了一个东巴纸制作的本子写探访日记,老杨说当时一眼就看中了那个有“古战场感觉”的厚本儿,管它多贵,值!

“昌平应该记住这场战争。”杨国庆在昌平生活了整整46年,从小听十三陵的传说长大,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家门口打仗的故事。

杨国庆始终认为南口战役的意义一点不逊于台儿庄战役,但是人们只记得台儿庄和李宗仁,却不记得南口和汤恩伯,老杨觉得“太不公平”。

“台儿庄战役参战4万多人,伤亡7500人,南口战役参战6万多人,伤亡33692人,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占地34000平方米,南口战役呢?它不应该总藏在我那间熟食店的地下室里吧。”杨国庆说他做梦都想这段血与火的岁月有个安身之地——建南口纪念馆。

2008年清明节后,他托人代笔将这个想法写成了两封信,一封寄给了昌平区的区委书记,一封寄给了区政协主席。“最近两岸关系也缓和了,连续剧上都能真实还原历史了,现实没有理由不能。”

他还把大堆挖来的战争残片,成麻袋地送给昌平档案馆,据他称,它们始终躺在仓库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实体纪念馆的建立遥遥无期,从来不知道“博客是啥”的杨国庆去年建起了他的网上纪念馆。对别人来讲轻松的上网写作,对杨国庆来说简直“没法想象”,每次的创作过程都十分艰苦,杨国庆口述,一位小学老师帮他润色,再由杨国庆修正,反复几次,一篇700字的博文有的时候六七个小时也弄不完。

博客的建立却着实给杨国庆带来了惊喜。一位网友留言说在河南有一位当年参战的老兵还在世,乐得“一拍桌子”的杨国庆决定“春节后就坐火车去”,在他看来,这将是最宝贵的一手资料。

他常常晚上坐在地下室,点着烟,把这些碎片摸来摸去,一坐就到夜里一两点。有时候,他会误认为,自己就是南口纪念馆的一分子了,其实他连最起码的档案馆义务收集员的证明都还没有。这个证明他已经“盼了4年”,到现在“都习惯没有了”。

奥运会期间,路口查得严,一个年轻的军警曾因不知杨国庆的金属探测器是何物而险些拔枪相向;进山的时候,总能碰见森林防火员,运气好的时候杨国庆能“溜进去”,运气不好的时候他只能和年轻人“比赛腿力”;更多的时候,杨国庆需要耐心地向拦截者解释:“我不是盗墓的,我不是坏人,我没做坏事。”

朋友们都说他越来越像个贼,他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兵,南口的兵。

每次在南口的群山里过夜,他总能感觉到一些声音,每当那时候,他都会点一支烟放在地上,然后冲着山谷里喊一句“我来看你们了”。杨国庆还执拗地相信,那些在炮弹坑中愤然生长的六道木,那些开春在探测器嘀嘀作响处怎么拨也不散开的土蛇,都一定在坚守着些什么,捍卫着什么。

2009年8月8日,南口战役72周年。那一天,杨国庆在海拔1300米的黄花坡上为南口阵亡的将士们立了一座纪念碑,至今他还不知道这“算不算犯法了”。

运碑的过程很艰苦,车只能开到海拔1000米的山地,剩下的路程要靠人工拉拽。荒山里几乎没有路可言,杨国庆和几个朋友只能轮流拉着300多斤的石碑向上攀爬。就这样,300米的高度,他们走了整整5个小时。

杨国庆回忆说,每年8月,山里都是大雾弥漫,那天也是。就在揭开碑文“迟来的丰碑——昌平儿女”的刹那,“一抹斜射的阳光强露了出来”随即“天又变得雾气昭昭了”。

杨国庆说他不迷信,但他相信那场景就是重见天日的意思。

汤恩伯离开怀来的时候曾慨叹:“这回如果丢了南口,对于这一批阵亡的将士,想要在南口山上立纪念碑,也只能希望在再度克复南口之后了!”

汤恩伯一定没想到,这个碑,迟来了64年。

有朋友说杨国庆想出名,这个汉子躲到地下室,喝醉后,大哭一场。

妻子薛沛英说:“他多少次山上刮着7级大风,连探测器的声音都听不见了,他还跟那儿探呢,他逢年过节就往村里带酱肉带肘子,听那些老人讲述历史,自己从来都吃饼干、面包,他就是傻!”

他的好友、中国近现代史学会理事史义军说:“这年头儿像他这样死心眼的人没几个了。”

杨国庆外号“老山羊”,他说,因为山羊这种动物骨子里就顽强,有个巴掌大的地方他就能生存,多苦的环境他也能熬过去。

从小就靠上山砍柴、捡药材攒上学钱的杨国庆当过临时工、开过车、下过岗,还得过3年结核性胸膜炎。他说,“不是都过来了么。”

现在的杨国庆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筹划着把他的地下室布置成一个展厅;他在研究那个“是不是和捐款差不多”的基金会到底该怎样运作;他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妻子答应让他换一个更好些的探测器。

只是不管他多忙,他总要进山,甚至大年三十,他都会到纪念碑面前鞠上三个躬。

摸着碑头刻有龙凤的碑痕,杨国庆觉得很遗憾:“我只能弄得起这样的碑了,这不是烈士用的碑,是家里死人了用的碑。对不住他们。”

他点燃一支烟,放到了碑前。

“这样也好,就当他们是我的家人了……我来看你们了。”杨国庆喃喃地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国庆和纪念碑
Img270395131.jpg

关于南口战役的资料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2070.htm?fr=ala0_1_1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711/1110_335_292616_2.shtml

今年暑假,杨国庆已经举办了展览,给孩子们讲解这段历史http://www.cprt.com.cn/news/sh/201089/n919133381.html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2 12:18
杨国庆的博客里记述了他寻找南口战役遗迹的艰辛历程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42340884_0_1.html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2 12:22
“五二九团罗团长芳珪兄,文电诵悉,贵团连日力挫强敌,已确立本军未来全部胜利之基石,曷胜欣慰!南口阵地,关系国家对抗战之成败,敌寇虽众而凶顽,仅将其优势之炮火,而不能尽毁此一带。尤其吾人赖以抵抗强敌者,为战斗精神,而非大兵与精良之武器,吾侪誓死决不离开阵地寸步。人生百年,终须一死,好汉死在阵头上,即为军人光荣之归宿。”

“第八十九师王师长介人兄,文申电诵悉,李旅连日力挫强敌,已树本军胜利之先声,曷胜欣慰!南口阵地,即为吾侪光荣之归宿。我死则国生,我贪生则国死,吾侪宁死尽以维护此阵地,并不幸求生还也。望转告贵师全体同生死之官兵们,努力争取胜利为盼!”

汤恩伯军长8月13日致罗芳珪、王仲廉的战地通信
《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2 12:28
南口战役纪念展览: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西环路高苑底商(亚东熟食地下一层)

联系方式:手机:13051933611 座机:010-89718419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2 12:30
本帖最后由 永无止境 于 2010-9-2 12:39 编辑

南口战役90高龄老兵对话,共忆往昔: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422140100ifn4.html

看着两位老人的对话,禁不住的眼泪。。。

刘:你好,老头子。

高:好,好,你在哪里?

刘:我是河南新安,刘邦沟村的,你在北京吗?

高:我是北京石景山的,你是哪个部队的?

刘:我是二十一师,一二二团的,师长李仙洲。

高:唉,我是第四师二十团,师长王万龄,你在哪个地方防守啊?

刘:我在石匣,后又去了长城,你在哪个阵地啊?

高:我在横岭城十多天那。

他们并不知道横岭城与西大岭长城阵地是紧挨着的两个阵地,防守着最后一线固守区,他们身后就是师部、总指挥部与大面积领土。对话继续:

刘:那年老下雨,你忘了吗?

高:哪能忘啊。战壕里都是水, 就是蹲在里头,得听命令啊!

刘:在康庄进关,那上面没有人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天哗啦啦地老是下雨。

高:我的命也算大的了,我们班里的就剩三个人,三营长杨超也牺牲了。

刘:鬼子要是再来,咱们还去打他,你说是不是啊?

高:有命令咱就去。

刘:现在生活好了,得好好活着,你身体还好吧?

高:还可以,去年我还去了横岭了,你想不想去啊?

刘:不行了,腿走不动了,山也爬不动了。

高:你来北京瞅瞅,我们一起上山去。

刘:想去。不行了。你多保重啊。

高:唉,你也注意注意身体啊。

刘老说,当年去参加平型关战役,路的一边是八路军,另一边是国军,都是去前往战场的,彼此鼓掌并一同唱着军歌。

我提议让二老再唱唱当年的军歌,高老有些忘记十三军军歌歌词了,但还是全身心投入地唱起了《黄河颂》: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刘老唱起军歌:

"听!听!听!什么声音?咚咚擂,战鼓声!小小的战马兵,朋友,莫静,拿起枪刀去拼命,别说好男不当兵,杀!杀!杀!要把鬼子杀干净!"

二老对着屏幕不住挥手告别,互道保重,就像当年赴战场时的挥手。
作者: 棒子面    时间: 2010-9-2 12:35
宣传是根据需要的。有很多以前立的抗战纪念碑,都被人为的破坏了。
作者: 肥羊    时间: 2010-9-2 13:05
很感人,向杨国庆和所有抗战的老兵致敬。

2.jpg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刘老从部队返乡,返乡前职务为炮长,1959年10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党费年年交,在生产队,大队都是生产模范。
刘老多年来一直过着清苦生活,目前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社会补贴。刘老在文革期间受到严重迫害批斗,以下是刘老的自述:

“文革批斗太狠了,受不了啊,不想活啦。批斗时,有人喊:“刘宗禹滚出来!”我就打着滚,真的浑身打着滚,滚出来接受批斗,批完了,有人喊:“刘宗禹滚回去!”我就打着滚,滚回去。。。。。。实在受不了啊,晚上跑了,逃到村头一个白石岩潭,跳了下去,没想到,掉到潭里一堆石头中间的一个坑里,没死成,落下了残背。集体给了一百元,在白马寺正骨医院住院一个月,后来可能是大队,不是李村公社,给我平反了”。

刘老近期口述心里的愿望(2010年,4月28日):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胡主席,感谢政府,大队春节给我送了一壶油。我最后的心愿是:早点收回台湾。玉树地震损失很大,我很难过,我没有钱,我愿意捐出十元钱。

在那个年代,刘老的这一反抗不会引起太多的反响,更多的人会认为他是“畏罪自杀”,很多人含恨死去,刘老坚强地活了下来,他的伤残不是留在抗日战场,却留在和平年代!

刘老:鬼子要是再来,咱们还去打他,你说是不是啊?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2 13:42
只希望未来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上,哪怕仅有这一页的说明,也算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抗战将士。

6f4703955bc4b94b7af48020.jpg
作者: 皮包骨头    时间: 2010-9-2 14:27

作者: runyin    时间: 2010-9-2 14:47
这个应该纪念,感谢老杨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17:00
国共第三次合作让很多几近湮灭的事不得不浮出水面。

伟大领袖当年也曾喊过蒋委员长万岁,现在的人可能觉得无所谓的。对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人,第一次知道这事,那叫一个风中凌乱…………
作者: 甘果    时间: 2010-9-2 17:20
阳光卫视《国殇》系列讲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 

国民党22次大型会战,1111次中型会戰,3萬多次小型戰鬥 245位阵亡将军,2468架毁灭的飞机 屬於中華民國的勝利
作者: 活着    时间: 2010-9-2 18:31
真正的抗战勇士,民族英雄,中华儿女。
作者: 猫眼    时间: 2010-9-2 18:59
组织上告诉我,国民党和日本鬼子是一伙的,无数的电视电影都这么演.
不过,最后八路军把他们俩都消灭了.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19:40
国共第三次合作让很多几近湮灭的事不得不浮出水面。

伟大领袖当年也曾喊过蒋委员长万岁,现在的人可能觉得无所谓的。对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人,第一次知道这事,那叫一个风中凌乱………… ...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17:00

何止

打倒蒋介石这个口号一直到大势已定才可以公开喊,之前毛主席一直是不让公开提的
这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还有,毛主席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个立宪主义者,他公开主张过君主立宪

这是人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客观规律,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19:44
阳光卫视《国殇》系列讲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 

国民党22次大型会战,1111次中型会戰,3萬多次小型戰鬥 245位阵亡将军,2468架毁灭的飞机 屬於中華民國的勝利 ...
甘果 发表于 2010-9-2 17:20

中华民族的抗战惊天地泣鬼神

不过,总体而言胜少败多
无论是谁领导的武装(包括国共两党、地方军阀、绿林山大王、各种民团等各种武装)

无论国共,拿得出手的胜仗有数的几个,看看这个统计的总数就知道那时候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军队是个啥样子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19:54
组织上告诉我,国民党和日本鬼子是一伙的,无数的电视电影都这么演.
不过,最后八路军把他们俩都消灭了.
猫眼 发表于 2010-9-2 18:59

我不知道是个什么组织是怎么告诉你的

我告诉你我的组织怎么告诉我的
官方说法叫做:敌、伪、顽几种势力,各种时期有各种方针
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时而联合,时而对抗

最后,日本鬼子是二战各个战线的崩溃和全面形式所致而投降,在中国战场,一直不吃亏,临近投降依然处于攻势
汉奸武装有的作鸟兽散,有的被国军改变了,也有的跟了共产党

最后大部分国民党军队是被解放军消灭的,确切的说,是被共产党的军队和当时全国大部分老百姓共同消灭的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02
关于抗战初期的华北
实在是个比巴尔干还复杂的局面
任何一个细节都够研究上几个大课题

这里面涉及了无数人和无数事
国共双方都有一大堆需要遮掩的,需要淡化的

我个人观点
西安事变是引子,而真正让GCD缓过来气的,是日本鬼子在华北搞事
这事后来蒋总裁和冈村宁次推心置腹的时候有过深刻讨论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0:03
何止

打倒蒋介石这个口号一直到大势已定才可以公开喊,之前毛主席一直是不让公开提的
这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还有,毛主席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个立宪主义者,他公开主张过君主立宪

这是人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
boy77 发表于 2010-9-2 19:40


当然现在都知道这是客观规律,不必奇怪。

比你年长的接受所谓正统教育的,在很多史料还未公开还不能公开的时候知道这些真相,不觉奇怪才怪!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08
关于这个时期最好的文献和第一手资料
道理上讲,应该是傅作义将军最原始的笔记

不幸的是,交出北平前,大部分被他自己给销毁了
后来是否有翔实的回忆,是否得以保留,是个非常好的课题
值得专题研究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0:10
我不知道是个什么组织是怎么告诉你的

我告诉你我的组织怎么告诉我的
官方说法叫做:敌、伪、顽几种势力,各种时期有各种方针
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时而联合,时而对抗

最后,日本鬼子是二战各个战线的崩溃和全面形 ...
boy77 发表于 2010-9-2 19:54


实际上就是同一个组织,前一个是组织的早期说法--那时候国民党还是反动派,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后一个嘛,是现在的说法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17
实际上就是同一个组织,前一个是组织的早期说法--那时候国民党还是反动派,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后一个嘛,是现在的说法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20:10

那个时候的正确称谓应该是“国民党反动派”而不是国民党是反动派,这可要搞搞清楚
一定要解放台湾,这话倒是变了,变成了一定要完成祖国统一。不过不管变成什么,解放军这个名字没有变。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0:17
组织上告诉我,国民党和日本鬼子是一伙的,无数的电视电影都这么演.
不过,最后八路军把他们俩都消灭了.
猫眼 发表于 2010-9-2 18:59


彼此彼此啊

最早知道汤恩伯是《战上海》,汤司令是个草包,哪里是解放军的对手。

后来又知道汤司令祸害河南人民,是几大害之一。

再后来才知道汤司令竟然还曾和鬼子对战,有过这么一段虽败犹荣的经历。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20
当然现在都知道这是客观规律,不必奇怪。

比你年长的接受所谓正统教育的,在很多史料还未公开还不能公开的时候知道这些真相,不觉奇怪才怪! ...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20:03

我倚小卖小问一句,我这个年纪小时候受的教育算不算正统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0:27
那个时候的正确称谓应该是“国民党反动派”而不是国民党是反动派,这可要搞搞清楚
一定要解放台湾,这话倒是变了,变成了一定要完成祖国统一。不过不管变成什么,解放军这个名字没有变。 ...
boy77 发表于 2010-9-2 20:17


曾经的年代,“国民党反动派”是个固定组合,耳熟能详。

解析一下“国民党反动派”和“国民党是反动派”有什么根本差异?

“那时候国民党还是反动派”--看一看那个著名的段子阴间来电,体会一下。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27
彼此彼此啊

最早知道汤恩伯是《战上海》,汤司令是个草包,哪里是解放军的对手。

后来又知道汤司令祸害河南人民,是几大害之一。

再后来才知道汤司令竟然还曾和鬼子对战,有过这么一段虽败犹荣的经历。 ...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20:17

何止一个汤司令
干过革命又干汉奸的大把大把,国共都有

打得鬼子和GCD都不善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所以也不好宣传啥
干过GCD后来又干国军狠的不得了的角色也有不少

汤司令,对GCD还真没啥像样的表现
最后卖了自己的恩师,那很多人脑子里那些“对中华传统传承的更好的”国民党上层肯定也看不上他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0:28
我倚小卖小问一句,我这个年纪小时候受的教育算不算正统
boy77 发表于 2010-9-2 20:20


已经不算了

开始改革开放了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35
曾经的年代,“国民党反动派”是个固定组合,耳熟能详。

解析一下“国民党反动派”和“国民党是反动派”有什么根本差异?

“那时候国民党还是反动派”--看一看那个著名的段子阴间来电,体会一下。 ...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20:27

所以啊,看来你要么碰到的不是真组织,要么是混进了真组织

国民党是个党,里面山头多得不得了,一大堆派
和GCD过不去的叫国民党反动派,愿意和GCD合作的叫国民党革命派(革命反动就是这个标准,我在此不讨论合理不合理),简称民革,从建国到现在一直是8个民主党派之一。

组织多少年就强调统一战线,团结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基本原则,也是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组织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者: boy77    时间: 2010-9-2 20:39
已经不算了

开始改革开放了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20:28

那我就要较一较这个“正统”的真了

咋就算正统,以时间为标志,还是以立场思维方式为标志,还是以个人辩说定义
作者: 移动的水晶    时间: 2010-9-2 20:52
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难道都要这样遮遮掩掩的么,不能公开说么,从小受的教育要实事求是,为啥呢现在,搞不懂,不想搞懂。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0:54
现在谈这些都门清。

当年怎么教的?

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就是反动派,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中两次合作是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合作,一贯是假抗日真反共。

至于那个民革,几乎不被提及,很多年后才知道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简称。尽管很多人也是从国民党里出来的,可提及国民党的时候压根儿就想不起他们,只想到蒋介石。

GCD里的山头呢?也是彼此彼此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1:13
那我就要较一较这个“正统”的真了

咋就算正统,以时间为标志,还是以立场思维方式为标志,还是以个人辩说定义
boy77 发表于 2010-9-2 20:39


最重要的标志是时间,标准的说法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立场思维方式随着时间而变,个人辩说更是各说各有理
作者: 肥羊    时间: 2010-9-2 21:23
现在谈这些都门清。
当年怎么教的?
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就是反动派,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中两次合作是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合作,一贯是假抗日真反共。
至于那个民革,几乎不被提及,很多年后才知道是中 ...
渔公移衫 发表于 2010-9-2 20:54


看您的帖子仿佛一下让我回到了小学时代,问候。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1:37
本帖最后由 渔公移衫 于 2010-9-2 21:39 编辑

歪楼一下

未命名.jpg (57.32 KB, 下载次数: 98)

未命名.jpg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2 21:42
看您的帖子仿佛一下让我回到了小学时代,问候。
肥羊 发表于 2010-9-2 21:23


列宁说过,无产者凭着国际歌的旋律就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同志和战友。

一个年代的………………
作者: runyin    时间: 2010-9-2 23:22
抗战那段历史真相在三角地看到过,感谢三角地,由于非典,现在被封了,太可惜了
作者: 甘果    时间: 2010-9-2 23:32
五千年的歷史就是腐敗史戰爭史 反腐則亡D 不反則亡國
以現在的趨勢看 他們白死了 到頭來一場空 立不立碑已成炮灰 看著各位組織元首都是大股東時革命烈士的在天之靈也只能大笑至哭泣,愿在他們在天上詛咒戰爭之源---腐敗。
再來句重口味的:垃圾堆才生蟲生蒼蠅
作者: runyin    时间: 2010-9-3 11:53
五千年的歷史就是腐敗史戰爭史 反腐則亡D 不反則亡國
以現在的趨勢看 他們白死了 到頭來一場空 立不立碑已成炮灰 看著各位組織元首都是大股東時革命烈士的在天之靈也只能大笑至哭泣,愿在他們在天上詛咒戰爭 ...
甘果 发表于 2010-9-2 23:32


那个白鹿原中有句话挺发人省醒:白鹿原这下成了鏊子了
作者: runyin    时间: 2010-9-3 11:54
鏊子是铁制的烙饼器具,平面圆形,中心稍凸,烙饼的时候,饼子在鏊子上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何止白鹿原是鏊子呢?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烙饼子的历史。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3 11:58
本帖最后由 永无止境 于 2010-9-3 12:27 编辑
抗战那段历史真相在三角地看到过,感谢三角地,由于非典,现在被封了,太可惜了
runyin 发表于 2010-9-2 23:22


西单民主墙,北大三角地, 相信以后都会成为历史名词,写进教科书的.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10-9-3 12:48
关于抗战,推荐本书:萨苏:《国破山河在》

作者在日本找到很多关于抗战的珍贵资料和照片,里面有一篇《黑白汤恩伯》,对汤恩伯的变化讲的比较全面。
作者: 渔公移衫    时间: 2010-9-3 15:44
zhe这哥们的博客是常看之一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3 17:37
推荐一篇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最后的“战犯”--我的父亲黄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f2570100kkzp.html

最后的“战犯”——黄维,34岁成为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18军军长。1948年,身为第12兵团司令的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成为“战犯”。2005年,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国民党正面战场功绩第一次被肯定。……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10-9-16 08:38
《紐約時報》1895年2月19日刊登的報導, 提到了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提督、右翼總兵兼“定遠”艦長劉步蟾和張將軍(指的應該是劉公島駐島護軍統領張文宣)在威海一戰以身殉國的消息。

《紐約時報》的標題只是很簡單的三個字: Three Chinese Suicide.

原報導如下:


這篇後經過翻譯,收錄在《帝国的回憶——纽约时报 晚清观察记》一書中:

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大清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 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但是,看来他们也不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操了。的确,他们被日本人打败了,但他们在战败时不苟且偷生,而是在给上司留下信件后自杀殉国。那些信件无疑非常引人注目,但我们很难指望它们能公之于众。

不管这些军官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像他们离开时表现的那样,但至少他们在展现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精神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这种表现难能可贵,也是中国人非常需要的。大清国的官员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为了金钱以及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可以出卖国家。如果这些人碰巧是将军的话,只要有可能,他们在开战之前就早早地逃之夭夭了,而不会等到战斗开始后再逃。他们可不像手下的士兵,那些士兵是被迫在坚持作战。

的确,这三位军官的自杀首次表明,“光荣”与“耻辱”这两个词,对大清国的某些高级官员来说毕竟还是有不同含义的。大清国官员中的大多数在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世人蔑视的对象时,似乎也让世人不再关心任何中国人。这三名中国军官由于祖国的战败而自杀,这个小小的迹象表明,这个民族并不整个都是可鄙的,她并不像以前向世人所表现出的那样。

当然,我们也可能对这些人过奖了。大清国的理论是:帝国军队是战无不胜的,除非是其统帅指挥不当,否则,大清国的军队就决不会被打败。由此演绎出了以下逻辑,如果军队战败了,其统帅就应该被砍头,并且这种理论屡屡付诸实践,以此来严明军队的纪律,提高军队的士气。因此说,大清国的将军们是脖子上拴着绞索来指挥战斗的,逃跑也是如此。可能是这种情况:这三名中国军官有理由相信,假如他们从那些“东洋鬼子”手下活着逃生,他们的皇帝不但会夺去他们的黄马褂,而起更会要他们的脑袋。皇帝就是命令他们去消灭那帮“东洋鬼子”的。但即使如此,他们不是去等待惩罚,而是自杀殉职,这种做法是多么有骨气、多么可敬啊!就一个中国军官来说,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可敬的品性和做人的尊严,都是对人类一种意想不到的鼓舞。
作者: 永无止境    时间: 2010-9-16 17:48
推荐一组老照片:“一寸河山一寸血”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33471128/




欢迎光临 长安新城 (http://www.caxcnet.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